第113章
作者:奶酪西瓜      更新:2023-07-31 07:34      字数:3149
  水患这个事情可大可小。

  小就淹一个小村子, 整个村子搬家避开水道就成。大则如这次水患, 百里被淹。别说良田问题了,河水冲开堤坝, 百姓被困无数, 房屋倾倒,老幼残一时不查者, 多丧命于此。

  此事该是交由工部管理,追责也当时追到工部去。

  丞相以及桂尚书很快被叫到宫里, 听着皇帝怒火中烧的斥责:“归德到徐州这点地方, 淤泥堵住河道多少次了?上禀上禀,天天跑来告诉朕,朕能给你们亲自去挖泥还是怎么的?”

  桂尚书叩头告罪:“臣,有罪。”

  他确实是每次都上禀了, 上禀的问题倒不仅仅是河道淤泥堵的问题, 而更多是地方官员问题。归德和徐州那片的两个官员,意见是相左的, 一个觉得堵不如疏, 一个觉得疏不如堵。

  每回河道出问题, 两人各自一个方案, 刚开始吵得是天昏地暗, 后来就撕起来,一见面就恨不得把对方直接投河。他上禀之后,这两人总算是稍微安分一点,结果皇帝是和稀泥, 说那就方法轮着用。

  两个大臣确实都有能力,可治理河道哪里能轮着用两个完全不同的方法?皇帝是真的不了解这点,他只看结果。刚开始确实卓有成效,谁方法最有效轮着用上了,就一顿夸赞。

  结果呢,现在河道经过了二十多次改道,不伦不类,中下游根本分不清楚这河流是往哪里流的。两个大臣哪里不知道这里头迟早要出事情?可他们不敢说,也不乐意说。

  自己认输,对方就赢了!

  以至于隐隐发现的桂尚书只能提点两句,却又没法在皇帝面前直接说:这两人这样不行。

  因为这两位大臣这些年治理都有功劳,还都算是大功劳。

  结果今年实在是没能扛住,出了这样的差错。

  桂尚书心中叹气:自己这两年到底是触了什么不干净的?怎么女儿出嫁有了差错。河道这块儿又出了差错。改天怕不会遇到更恐怖的事情?

  皇帝继续在那儿发火骂人,将桂尚书骂得狗血淋头。桂尚书一边琢磨着该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一边姿态惶恐告罪:“臣罪该万死,陛下万万不可气着了身子。”

  丞相听着这无实质意义的骂街,知道皇帝就是在发泄怒火。

  他等皇帝骂得差不多了,才恭敬拱手示意:“陛下,此事万不可拖,还需有专人前往徐州,主持大局。不如让桂大人将功赎罪,亲自前往徐州。”

  皇帝皱起眉。

  这找谁去是个问题。皇子里有不少人可以选的人。这群人本事一般,发布号令的本事一个比一个强。工部尚书告罪亲自前去最好,但路途遥远,京城需要有人坐镇。

  桂正初是桂府大公子,虽并不在工部做事,但确可代替桂尚书。

  他语气不耐:“让老三,带着桂正初和封凌一道下徐州。桂正初近来的贸易往来事项,前些日子十二与朕说起,暂交他和翰林院的……”

  说到这里,他一时有点卡住。翰林院他记得新来了一个家里做生意挺厉害的。当初北上还能做大的家可不算多。

  “翰林院有个家里做生意的。暂代。”皇帝实在想不起人名,“此次南下徐州,老三挂个虚名,桂大人长子多操点心。”

  桂尚书脑袋都磕红了,再度叩首:“谢陛下。”

  这一招可真是杀人诛心。三皇子是去混好处的,自己儿子过去却是操劳的。那封凌要是有能力还好,没能力便只会让人头疼。更惨的是操劳要能捞到一点好处就罢,他就怕回头皇帝算他儿子是替他将功赎罪的。

  他儿子喜贸易往来,这回与蒙古往来的这条线凭白让皇家收了去,还给了朝中商贾后人提了提。回头怎么拿回来是个问题。

  一弓多鸟。

  桂尚书憋屈退下,留着丞相还在里头和皇帝聊正事。

  他退出宫殿后,眼眸里一片复杂:官场起伏,桂府恐怕是这些年惹了皇上哪里不喜,在寻由头削了。希望他儿子能和封凌关系好一点,回头能留条命。

  宫里头这个紧急的消息,很快就传了下去。

  今个休沐日,桂正初正在桂府里休息,被一道圣旨抓了个正着,脸色阴郁,心情极为恶劣。他是个冷峻的人,做生意一直光明磊落的,哪想有一日被人横刀夺走自己的东西。

  他收下了圣旨,冷着脸等自己父亲回来。

  十二皇子那儿近来确有靠近他,不过意向只是砸钱合作。谁想小儿天真老子贪。小子想合作,老子直接想吞了他的东西。

  皇帝还让翰林院一个叫骆康的人一道去接手。也不知道这个骆大人又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桂正初脑中过了一片问题,心里还是憋气,折回自己院中,拔刀就将院中演练场的木桩子砍了一个缺口。缺口逐渐增多,连捆绑着那些分叉木柱都被削了大半。

  这边搞事,另外一边傅辛夷让马车送封凌回家。

  马车距封凌家门口有点距离,良珠就侧头轻声和马车里的傅辛夷和封凌开口:“小姐,封翰林。前头有宫里人守着,看起来是有事要找封翰林。”

  封凌微愣。

  找他?什么事情?

  傅辛夷看向封凌,见封凌也愣了一下,便问了一声:“可要这里就下车?”

  封凌点头:“我先下车。”

  前头马夫靠边停下,良珠下了马车,等着封翰林下马车。封凌先行下马,傅辛夷也跟上了。今个休沐,天还有些晚了,怎么都想不出宫里突然来人的理由。

  封凌走到自家门口,一眼瞧见里头封父正在和一个年轻太监在喝粗茶。

  院子里那么一小张桌子,正好就坐两个人。

  封凌和傅辛夷一出现,那太监忙起身拱手:“封翰林。”他从袖子里抽出了圣旨,展开对封凌示意,“封翰林,是陛下亲旨。”

  见圣旨是当见皇帝的。封凌当下行礼:“臣听旨。”

  太监细声细语,恭敬开始念圣旨。

  一连串的文言文官话,傅辛夷听明白了一个大概意思。徐州水患严重,百里被淹,任命三皇子带桂正初、封凌前往徐州治理。三皇子负责统管,桂正初负责管河道治理,封凌负责人员调动。

  桂?是桂府的那个桂么?

  那一个管了河道问题,一个管了人口问题,好像是配备很合适。只是封凌才初上任,担此重任,要是没有做好,岂不是……

  傅辛夷有点担心。

  封凌接下圣旨:“臣领命。”

  封父给了太监一点银钱,谢过了这位传话的太监。太监完成了任务,再次多提点了两句:“封翰林早些准备行李。此事宜早不宜迟。明日在城门开前就得出城。”

  城门开后老百姓要进出,他们这群人数量有点多,今晚连夜准备东西,要在老百姓用上城门前出去,不能引得京城百姓慌乱。

  封凌点头:“知道了。”

  太监领着人离开,封父才和一旁的傅辛夷热情招呼:“傅小姐要一块儿用饭么?今天难得过来一回。对了,封凌这回要赶着去徐州,不知何时才回来。我去媒人那儿讨一些良辰吉日,隔日去傅府将婚事订下?”

  订婚是要订正式的成亲日。

  “不用饭了,家里人在等我回去的。”傅辛夷一心想着徐州的事情,听见订婚也没特别欢喜,而是看向封凌:“徐州那儿很严重么?封凌可听说过?”

  封凌知道徐州水患的事。

  只是那时候他没有如今这般招摇,南下一事与他并无关系。上辈子的这时候,他还在熟悉翰林院,并和傅尚书套关系,尽可能去户部那么串串门。

  当时去的是户部的人,而非他。

  翻着记忆,封凌回忆当年徐州状况:“确实严重。”

  他记忆里这次南下是短期成功,长期算失败的,因为三皇子对这方面是一窍不通,纯粹挂名头去的。户部对治理河道也不了解,只尽可能保全当地百姓性命,而桂正初年纪轻,魄力不够,对水患问题只敢小打小闹去治理。

  今年是扛过了,来年又崩了。刚种下的田全毁不说,百姓的船只也毁掉了大半。

  最后还是多年以后,桂晓晓返回京城,带来了一个喜事,桂尚书又亲自南下,大刀阔斧,这才彻底了结此事,也保下了桂府上下。

  他叹口气:“不好处理啊。”得哄骗三皇子出头。

  他怕一两年解决不了这事:“若是想熬过今年,好说。若想长治久安,恐怕我得在徐州待上一些时日。”

  封凌望着傅辛夷,转头就打了他爹的脸:“成亲的日子,到时候或许不得不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