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李纲之死
作者:迦太基的失落      更新:2020-10-06 15:30      字数:2596
  顶点小说 www.23ba.com,最快更新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最新章节!

  “海外殖民,第一步开发台湾。台湾距离江南较近,只需要两天时间,便可到达,若从福建出发只需要半天时间!”

  “而台湾岛,土地肥沃,适合耕种,可开发三百万亩地,可迁移几百万流民。而在初期的耕牛、种子、口粮等,由银行提供贷款,分期还款!”

  着着,虞允文谈论起了具体的殖民方略。

  此刻宋朝的,主要精力在于整军备战,在于北伐,只能少量的精力用来开发殖民。距离太远的地区,暂时无法开发,而距离较近的台湾成为了首选。

  殖民政策,第一次实行。

  都没有经验,必须摸着石头过河,逐步试验,逐步推进,然后寻找出最佳的策略。

  而此时台湾,就成为了小白鼠。

  先台湾,然后海南。

  “海外殖民,远离本土,需要海军防护。海军不仅为抗金,登陆辽东;还为了海外扩张而建立,海军规模不会缩小,只会不断扩编。海军花费,会从海外殖民收入中支取!”

  “皇上过,海外殖民,分为两个步骤,前期,主要利用民间海船,远航海外,互通有无,用我朝的丝绸、瓷器、药材、茶叶等,从海外换取金银,用以满足府库,提供北伐之资;而在后期,则要大力开发土地,在一些地区建立城镇、村庄,发展农业。”

  “海外开发,最大问题我朝一名会与等地土著发生纠纷。这个可以成立南海都护府,逐步管理南海事务。一些土地,我朝可以用金钱买下,成为我朝领土。而一些不复管教之辈,我朝海军不介意出兵征伐!”

  “金国虽然有衰败之势,但驱除金军出长城,至少需要五年时间;而恢复北方,至少需要二十年。而这二十年时间,仅仅靠南方输血,重建太困难了。唯有从海外输血,才能减缓南方压力!”

  虞允文着,有些劝的味道。

  殖民战略,起来弘扬儒道,起来购买土地,减缓与土著矛盾,但免不了发生冲突,甚至战争,必然有血腥。

  而这一切,对于儒家出身的李纲而言,难以接受的 。

  李纲也一直反对,殖民战略的理由之一。

  此外,殖民战略,风险很大,耗费资金太大,也李纲反对的另一个理由。

  这也皇帝将李纲权力架空的原因之一。

  李纲出了心中的担忧:“金国南下,洗劫我大宋,对我朝烧杀抢掠;而如今,我朝利用海军强大,对一些南海小国,烧杀抢掠,动不动就灭国,这与金人又有何区别!”

  “皇上得委婉,但我等也不傻子,一旦殖民开始。那时礼义廉耻,将会尽数丢失,百姓为了利而战,商人为了利而拼杀。那时礼崩乐坏,国将不国!”

  “而一旦殖民开始,必然有大量百姓前往南海各国,那时免不了腥风血雨。那时南海各国,距离我朝较远,正所谓天高皇帝远,来往信息不便,又不知道要出什么篓子!”

  “我朝若势力强盛,倒可以掌控南海各国;只一旦势力衰弱,必然又分崩离析。一旦南海各国,有了兵马,有了钱财,还会安心当番邦吗?免不了要从海上而来,祸害我朝!”

  虞允文心中一沉,这些必然的。

  只李纲得对,但却不适合如今的大宋。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有时候,明知道悬崖,明知道必死无疑,明知道错误,还要前进。

  要有大勇气,排除万难,开辟出新的道路。

  一味的守城,一味的抱着儒家仁政,不适合乱世。

  隐约间,虞允文感到李纲暮气已衰,不再复汴梁时,那种意气风发样子!

  “汉代时,建立西域都护府,为了争夺西域控制权,汉朝与匈奴,与西域小国,激战不休;到了唐朝,建立安西都护府、北亭都护府,不断与突厥、吐谷浑、吐蕃激战。那时虽然激战不休,但谁敢轻视我汉人,那时我等才真正的天朝上国!”

  虞允文着,有些缅怀汉唐的强盛。

  “这些年,从军多与金军作战,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尊严,打出来的,玩上几次灭国大战,尊严就有了;一味的送岁币,一味的求和,只会断送了国运!”

  “当年,契丹军南下,灭了后晋,攻破汴梁时,气势何等强盛。而我中原却四分五裂河东有北汉,四川有蜀国,广东有南汉,江南地区有南唐,荆州地区有南平,那时四分五裂,可契丹军,还灭不了我中原!不得不退回去。可到了我朝,先败于契丹,后败于西夏,有差些被金国灭了!只因为我朝轻视武力,处处想着谈和,处处想着送岁币!”

  “唯有武力,才能获得尊严,才能灭了金国。不要,久战必亡。久战必亡,也胜过被人灭了。宁可做狼,与强敌战斗而死,也不愿意做羊,被人吃掉!”

  “汉朝能开辟西域都护府,唐朝能开辟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我朝为什么不能开辟南海都护府。不要苦难,有苦难难道就不做了吗?”

  虞允文着,只觉得与李纲的距离越来越远。

  年幼时,他还跟随着父亲,向李纲请教,那时对李纲多崇拜至极,而这一刻,却觉得分外陌生!

  话不投机,饭菜也吃得没有兴趣。

  不久之后,虞允文起身离去。

  李纲叹息道:“皇上,这再度开启汉唐对外征伐之路。未来,免不了战争,不知福祸!”

  想在大宋建立以来,皇帝多以守成为主,讲究垂拱而治,对外少有战争。即便战争,也多外敌入侵,被迫反击。只有宋神宗锐意进取,想着对外征伐,想着灭了西夏,灭了辽国,想要恢复汉唐盛世。

  只宋神宗志大才疏,而任用的王安石又太过激进,用人不当,利民之政多变为害命之政。

  白白浪费了国力,却没有一丝进展。

  而当今皇上赵朴则不同,他亲手缔造了一只强军,抵抗住了金军进攻,更多次挫败金军,逼迫的金军步步后退,中兴有望。而最可怕,他的用人之道,不拘一格,忠臣、奸臣、小人、君子、伪君子,只要有才能,统统任用。

  而他也不在乎,这些臣子们玩手段,阴奉阳违,只制定下了规矩,按规矩***绩惩罚,有功则赏,有过则罚,不管你党派如何,只管事情做好,最坏。

  赵朴性格简单直接,处事霸道,臣子们纵然有千般手段,万般算计,也无可奈何,只能乖乖听话,不得不服。

  在皇上手中,真可能在现汉唐盛世。

  只盛世,免不了战争;而盛世之后,免不了盛极而衰。

  “我还老了!”李纲苦笑着,觉得自己老了。

  只有老人才会想太多东西!

  现在大宋连金国,尚且没有灭了,距离中兴有很大距离,距离盛世又不知有多远,距离盛极而衰,又不知道多远。可能百年后,而可能二百年后,距离此刻太远了。

  他不袁天罡、李淳风,不必推算国运,推算的那样久远,何必操心那么多。

  几天后,李纲无疾而终。

  …………

  “什么李纲死了!”

  赵朴道,脸上闪过一丝忧伤。

  “陛下,这加氟去世前,留给陛下的书信!”李纲之子递上了书信。

  赵朴打开书信,仔细翻看着。

  书信中,没有国策建议,没有如何灭金之策。只嘱咐,陛下要多多保重身体,不要太操劳政务,不要上阵厮杀,要多纳妃子,多生子嗣。大宋的希望,都在陛下身上,除了陛下之外,谁也无力灭金,要保重身体。

  好似一个父亲,在嘱咐一个孩子一般。

  看着看着,赵朴不觉眼睛中流出了泪水。

  “又一个臣子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