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岁月 21
作者:沙柳273      更新:2023-07-29 08:24      字数:3502
  “离得那么远, 想照顾都很难”冰兰还是犹豫。这两个地方土质都不是很肥沃,百姓的生活应该是很艰难的。

  “其实咱们还是应该征求一下他们的意见,咱们安排的不一定是他们想要的”小李道。

  一家人坐一起的时候,何志勇首先表示:“我要跟姐姐姐夫”他舍不得两个师傅, 这里还是军营,自己够了年龄是不是就可以在这里当兵了。

  “那行吧,我们过来, 估计你叔叔他们也会来。咱们老何家可就这两支人了”何季林当即表示。小李道:“我们这回跟您们回去,找一辆车,顺便把家里的东西搬过来。这边我们跟当地商量一下,户口办进来”

  “爹, 娘, 医院马上建成,会需要大批人手,不如你们来医院工作, 可能会干一些扫卫生或食堂什么的工作, 但都不会很累”冰兰道。

  “累点没啥,一家人在一起就好。等你们有了孩子我帮你们带孩子”高秀英道,小李的家人早没了, 闺女连个婆婆都没有,自己不帮谁帮?

  夫妻俩先找到部队和医院, 安置家属部队出面最好。一个医院的确需要很多后勤人员, 做家属工没问题。吕英这边很痛快答应下来, 关于落户, 师部出面找地方,同样很痛快。

  冰兰没花几个钱买了五个破院子,这样的院子战后多得是,那几个钱也就是办手续地皮钱,房子基本上都不能住了。

  “买这么多干啥?”高秀英有些埋怨闺女花冤枉钱买的院子。

  “叔叔家小庆也不小了吧,咱们家志勇多大了?我这是先准备着。等你们来后拉着车去捡石头砖瓦的,回头咱们都盖上,以后娶儿媳妇了都够用了”冰兰道。

  “咱们家就一个儿子,难道你还让我们分开住?”

  “您不要了我和小李要,我们自己盖房子”冰兰不会告诉她以后什么都是计划经济。住房也是老大难。现在不占什么时候占?再说他选的这几个院子虽然破,但是能拆出东西来,盖房子又能用上。

  事已至此,一家人开车回到山村,何树林一切听哥哥的,两家人顺利搬到了大同。冰兰给他们弄来两辆平板车,两家人开始了建房准备。冰兰夫妻闲余的时候也都过来帮着干活。

  小李有时候还会带一些战士,所以两家的房子盖的都很快。虽然都是就砖瓦房梁门窗。能住上宽敞的房子很难得了。两家又都增加了厢房,院墙等等。虽然都是废旧东西,但很规整,两个家就这样落成了。

  吕英动用自己的关系网,聘请来两位红十字会成员加入医院。慢慢医院把其他科室都成立起

  来。忙碌的时间很快,一座占地面积很大,由两座四层高楼和一些瓦房组成的军区医院很快落成。

  高秀英和冰兰的婶子被安排到了医院食堂做饭。何季林和何树林嫌医院给的工资低,都去了煤矿干活。只不过一个井上,一个井下。何志勇和何志庆(叔叔家的儿子)被冰兰押着去了补习班学习。剩下小的该上学上学。

  这年年底,冰兰怀孕了,他们搬进了刚盖起来的家属楼。第二年一对双胞胎落地。高秀英看冰兰忙不过来,干脆过来帮着带孩子。小李几乎整天在外训练,家里根本帮不上。

  “小李是好,可这个家一点也照顾不到,还没个婆婆帮你”高秀英不免唠叨几句。

  “不然我为啥一直不想找当兵的?最后还是没脱离这个圈”冰兰也道。

  “行啦,别人不都这样过来的吗?只是你这两个孩子可是怪累人的”

  “等大些就好了”

  “可是奶怎么办?这么小难道吃糊糊?”高秀英发愁的是这个,两个孩子饭量会越来越多,闺女的奶水肯定不够。

  “小李说买一只羊来”

  “膻气哄哄的,孩子能吃吗?”

  高秀英的担心是多余的,处理好的羊奶不光孩子爱喝,就连她也喜欢上了。姑爷也是一买就买了两只,一天一大盆,不喝那就是糟蹋东西。家属院的那几家也跟着沾了光,李红英的孩子都会跑了还过来蹭喝。

  不过高秀英高兴,大院的孩子们相差不多,爹娘都跟闺女是战友。处的好了跟自己家的似的。夏天大家出来摆上桌子根本不分谁家的。

  两个孩子两周后,高秀英去了新办的幼儿园上班。顺带着看两个孩子。家属院的住户越来越多。孩子们也是越来越多。现在何志勇如愿以偿当兵去了,家里更加清净。

  冰兰用积蓄买砖石料把自己的院子盖了起来,再不盖以后砖石都不好买了。何树林听从了冰兰意见,也罢另一个院子盖起来。他有两个儿子,更应该早些准备。

  何季林犹豫半天,在闺女暗中帮住下把何志勇的院子盖了起来。只是住房太宽敞了遭人妒忌,那边新院子基本上就锁起来,偶尔过去种种菜。却没让外人知道。

  冰兰没再让自己怀孕,她怕还是双胞胎,两个孩子足够,四个孩子真到了那几年吃喝都成问题。虽然她不担心,但是也不能太过。

  这事夫妻俩商量过,开始小李不同意,国家号召生孩子,为什么不生?别人家可是一个接着一个的生呢,如果自己家再不生是不是有人怀疑自己能力问题?

  “相信我,咱们有卫国、卫华就行了”虽然冰兰觉得孩子的名字很俗气,但是小李一定坚持,她只能妥协。“你看你没时间管家和孩子,我现在带班和门诊已经忙的不可开交。咱们真的没精力再多俩孩子”她不能告诉小李,马上三年困难时期,还有那十年还不知道什么状况。她担心不可预知的未来。

  “嗨,我们李家就剩下我一个,我是想多生几个,让爹娘在地下安心”

  “就是想要也等几年吧,等两孩子大大,到时候还能帮着带带弟弟妹妹”冰兰只好拖延。两个孩子上学了,高秀英再次辞工在家带孙子。何志勇退伍后做了一名警察,找了当地的媳妇。现在孩子都生了。

  儿媳妇要上班,自己年龄也大了,被大家劝说着,高秀英做了专职主妇,带小的管大的。小李不在家的时候,冰兰基本上吃住在娘家。何志勇一结婚,高秀英便搬到冰兰这边。这边吃住都方便。

  粮食副食都不少,高秀英也乐得一家人在一起热闹。冰兰带来的粮食东西多,难免有些大手大脚。

  “娘,家里东西用不了就攒起来吧,这两年供应充足,等以后要是赶上天灾什么的供应短缺怎么办?我们要为以后做打算”

  “咱们不是吃供应吗?国家还能短了咱们的口粮?”

  “那也得国家有啊,要是没有怎么给?娘,咱们不是没过过苦日子。东西还是节省着吧,也跟我婶子念叨一下,买回来的粮食吃不完就存起来,以防个万一。我在那边修了一个地窖,以后就把东西过去,土豆和白菜晒干了能放很久。今年夏天我跟孩子们去山里采菜,回来咱们晒干菜”

  “行,要是去了我跟你婶子也去,那干菜包包子也很好吃的”高秀英倒是没想着怎么积攒吃的,而是想怎么换着样的吃。报纸收音机不都说粗粮细做吗?还能做出人造肉。

  冰兰不管高秀英怎么想,她要为自己的存货找最好的借口,也要让婶子家多存货,时间不多了,只有一年时间。这一年他们非常忙碌,不光是带着叔叔家,就是孙荣、李红英等人也被冰兰带动着去农村捡干菜。

  最远的他们都到了河北境内。一群媳妇下车奔向林子里打松子。几个当家男人道:“就收来的那些东西还不够咱们费事的。”

  “媳妇愿意,没办法,小李,我看就你媳妇能折腾,我家哪儿都是东西了!”孙连山道。

  “那是为你家着想,你也想想都生了多少孩子了!粮食够吗?”

  小李一说,孙连山尴尬了,他家还真不咋够,每月都是借着别人家粮本买粮。现在部队一样每月按量供应,家属落到了地方。

  今天难得都有空,孩子大人全部跑进山,一个秋天的收货让冰兰家的地窖满满当当的,就连房子里都装了好多干菜。农村红薯地被他们翻了一遍。家家都多了好几袋子红薯干。孙荣意犹未尽:“明年还来,我家今年保证不用借粮本了”众人哄笑。

  谁也没想到计划跟不上变化,“为什么减少供应?”排队买粮食的人们纷纷问道。

  “上面来的粮食不够,我们怎么办?”粮店职工一样不想,自己家也要凭粮本购粮。

  “知道怎么回事吗?”

  “没听电台广播,今年粮食减产,让大家理解。还有我们国家要还苏联外债,援助越南、朝鲜,啊什么尼亚的”

  “什么时候能恢复啊,我们一家这点粮食怎么够!”

  “南瓜、土豆、白菜,要不?要的赶紧,瓜菜代替粮食供应”那边一喊,众人忙围上去。没粮食瓜菜一样。

  高秀英暗自庆幸闺女有远见,冰兰还是嘱咐娘:“家里东西省着吃吧,这样的日子不知道持续到什么时候”

  “哎,我跟他们学得做菜饼子、菜粥,加点肉丁一定很好吃”高秀英没想到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着,持续着。家里的饭菜越来越降低档次。最后大家到了只能喝菜粥的地步。做的干粮给男人。

  他们的日子还算好的,起码能吃饱。别人不说,孙连山家里都是喝饱,一锅饭菜没多少粮食。几个孩子饿的天天要吃的。

  “不然再去借借?”孙连山道。

  “我怎么好意思开口,家家都这样了,管谁借?都怪你,好容易捡了那么多东西,你偏偏寄给老家,现在你的孩子饿了,谁管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