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作者:未妆      更新:2023-07-30 03:29      字数:3403
  宁姝兰退下之后,太后的表情渐渐阴沉下来,偌大一个内殿,七八名宫婢垂手侍立,却无一人敢出声,更有甚者屏住了呼吸。

  直到片刻后,太后的脸色才恢复如初,道:“张太妃今日为何不来?皇帝说,皇后身体抱恙,不能前来请安,怎么,张太妃也抱恙了?”

  一宫婢连忙道:“回太后娘娘的话,张太妃往常都是辰时初才来的,算算时间,眼看也快到了。”

  太后站起身来,轻轻悠悠地道:“哀家正等着她呢。”

  果然如那宫婢所说,不多时,张太妃一行便来慈宁宫了,在前殿被晾了好半晌,宫婢们簇拥着太后姗姗来迟,张太妃本就是个骄纵性子,这会儿等得一肚子气,面有不忿地道:“太后娘娘原来在宫里?可叫臣妾好等,若您再不出来,臣妾还以为您有什么事儿了呢。”

  这话明里暗里是讥讽,太后端着得体的微笑,也不搭理她,就当没听见似的,张太妃宛如一拳打进了棉花里,独角戏唱得好没意思,遂气哼哼地端起手边的茶盏,正欲喝,送到嘴边时突然顿了一下,又将茶盏原样放下了。

  这动作看在旁人眼里,简直不能更明显了,太后冷眼看她:“怎么,怕哀家给你下毒?”

  张太妃拿起帕子掩口,姿态倨傲道:“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意思竟是毫不遮掩了,太后差点冷笑出声了,她道:“你出宫这许多年,还是和从前一样,半点没变,一如既往地没脑子。”

  张太妃变了脸色,没等她开口,太后便似笑非笑地看着她,道:“你若有当初那些嫔妃们一半的脑子和手段,也不至于落到那样的下场了,先帝在时,不愿搭理你,如今皇帝是你的亲子,竟也不愿理会你,你这个太妃当得可有意思?”

  这话简直是诛张太妃的心,楚洵冷着她的事情,一直是她心中的一根刺,扎得极深,她与太后又有宿怨,如今被直接挑明了,张太妃便觉得一颗心刺痛不已,她怒道:“与你何干?!”

  “是与哀家没有什么关系,”太后转着手指上的翡翠扳指,语气轻慢道:“可哀家到底是太后,坐到这个位置上,有些事情,太妃人微言轻,管不得,哀家却不能不管了,否则,指不定朝臣们怎么看哀家呢。”

  她好声好气地说着,声音也是一贯的温柔,倒叫张太妃生出几分狐疑和警惕:“管?你要管什么?”

  太后轻笑一声,眼中透出几分不屑的意味,道:“这就不必告知太妃了。”

  她一伸手,旁边的贴身宫婢连忙扶着她站起身来,太后淡淡吩咐道:“来人,送客。”

  正在这时,外面进来一名宫人,跪奏道:“启禀太后娘娘,沈三姑娘来了,在殿外候着呢。”

  太后原本没什么表情的脸上顿时露出了几分喜色,欣然道:“她来了,快,快让她进来,这么冷的天气,怎么能让她在外边候着。”

  宫人立即去了,不多时回转,身后果然领着一个小姑娘,十五六岁的模样,生得眉目娇艳,唇红齿白,眼角微微上挑,仿佛二三月枝头盛开的桃花,甚是喜人,若是仔细打量,就会发现这少女与太后生得二三分像。

  她穿着水红色的袄子,更是衬得容貌娇柔俏丽,见了太后未语先笑,脆生生道:“明珠给大姨母请安了,大姨母万禧。”

  太后的面上带出笑意来,与之前的客套得体不同,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她是真的高兴,伸手朝沈明珠招了招,笑吟吟道:“可算来了,来,让哀家瞧瞧,这天儿冷得很,路上可没冻着吧?”

  沈明珠也笑,握住太后的手,道:“没有呢,今日出门时,母亲特意给多添了一件衣裳,好些日子不见大姨母,大姨母可安好?母亲也常常念着您呢。”

  太后笑道:“好,哀家好着呢,也替哀家向你母亲问个好。”

  姑侄女俩一团和气,其乐融融,显然是十分欢喜,太后一心一意与沈明珠说话,倒把张太妃晾在了一旁,她看着这一幕,眉头轻蹙了一下,看了看太后,又看了看那少女,眼底升起几分探究之意。

  太后眼角余光不经意瞥过来,正见着张太妃在一旁,面上的笑意收了收,淡淡道:“太妃怎么还在?且退下吧,哀家这里有娇客,不便留你了。”

  这是直接下了逐客令了,张太妃心里琢磨着事,一听这话,脸色登时就不好了,倒也没说什么,只是盯着那沈明珠又看了几眼,才福了福身,道:“那臣妾就不打扰太后娘娘了。”

  等张太妃一走,太后才拉着沈明珠的手,唇边带着笑意,道:“过了年关了,哀家记得你去岁已及笄了吧?今年十六了?”

  沈明珠轻声道:“是,明珠今年已十六了。”

  太后打量着她,眼中露出满意之色,又试探着道:“也是大姑娘了,你母亲该准备给你说亲了才是,明珠可有看中了哪家好儿郎?”

  沈明珠的俏脸顿时一红,垂了头,小声道:“这……这却没有。”

  太后笑吟吟地抚着她的鬓发,道:“傻孩子,这有什么好害羞的?哀家当年入宫时,也才你这般大呢,多好的年纪啊。”

  沈明珠抬起头来,明眸眨了眨,似乎明白了什么,迟疑道:“姨母?”

  ……

  出了慈宁宫,张太妃乘着舆轿往宁寿宫而去,她倚在软枕上,面上浮现若有所思之色,来来回回地想着方才太后和那个叫沈明珠的少女,柳叶眉蹙起,等回到宫里,她才问贴身宫婢蕙兰道:“你说,太后今儿是什么意思?那个沈三姑娘又是谁?”

  蕙兰接过她的手炉,答道:“这个沈三姑娘,奴婢倒是听说过,她是太后娘家妹妹的小女儿,与太后十分亲厚,先帝还在时,她便常常入宫陪伴太后,三皇子病逝那会儿,太后备受打击,一病不起,先帝还亲自下旨令这个沈三姑娘入宫来开解宽慰太后娘娘。”

  张太妃听罢,不无刻薄地道:“怎么没把她也给病死了呢,真真是祸害遗千年。”

  蕙兰没接口,张太妃又琢磨着道:“可今儿哀家看太后这意思,怎么总有几分不太对。”

  蕙兰便低声道:“娘娘没瞧出来么?”

  张太妃倏然转头,盯着她,道:“果然是哀家想的那样?”

  蕙兰点点头,轻轻道:“太后的意思,大约是想让这个沈三姑娘,入宫了。”

  张太妃表情一沉,冷笑道:“难怪她今日说了那许多阴阳怪气的话,却原来打的这个主意,哀家岂能让她如愿?”

  ……

  因着下过雪之后,这几日天气很好,天朗气清,阳光洒落在金顶琉璃瓦上,金灿灿的一片,十分耀眼,朱红的宫墙旁,几棵柿子树落光了叶子,光秃秃的枝干遒劲曲折,却并不显得萧瑟,人的心情一好,便觉得那宫墙上那一方天空也蓝得分外可爱了,澄澈如洗。

  苏青霓对着天,手里举着一粒指头那么大的琉璃珠子,细如发丝的雪蚕丝线慢慢地穿过珠子中间的孔洞,然后落下来,发出哒的一声轻响。

  整日待在宫里头也甚是无聊,苏青霓已经开始用这种方式打发时间了,玉盘里盛了不少琉璃珠子,颗颗浑圆,在阳光下呈现出晶莹剔透的光芒,好似冰粒子一般,十分漂亮。

  正在这时,外头传来了轻微的人声,碧棠从外面进来了,她匆匆走过庭院,到了玉阶前,苏青霓头也不抬地道:“走得这么急,是有耗子追你么?”

  碧棠连连摇头,答道:“回娘娘的话,没有。”

  苏青霓扑哧笑了起来,睨了她一眼,道:“那你这是怎么了?可是遇到了什么事?”

  碧棠支支吾吾,欲言又止,苏青霓还不了解她,把注意力放回手中的琉璃珠子上,对晴幽道:“让她招了。”

  晴幽便一把揪住碧棠,作势要挠她痒痒,碧棠吓得连连退后,笑起来道:“奴婢招,奴婢招。”

  她顿了一下,才小声道:“奴婢是听人说,皇上要纳妃了。”

  这话一出,苏青霓便愣了愣,一个不留神,手里的琉璃珠子就滑了下去,坠在地上,蹦跳着滚远了,一下子没了踪影,她回过神来,叹了一口气,道:“这一颗珠子,值好几两银子呢,快找找。”

  碧棠与晴幽俱是怔住:“啊?”

  苏青霓看着这两人目瞪口呆的模样,失笑道:“啊什么?替本宫找珠子啊。”

  碧棠与晴幽面面相觑,小心问道:“娘娘——”

  晴幽却拉了她一把,催促道:“还愣着做什么,快帮娘娘把珠子找回来。”

  “哦。”碧棠识趣地住了口,两人开始满地找起那颗可怜的琉璃珠子来。

  苏青霓叹了一口气,把手里的雪蚕丝线放下,抬头看了看瓦蓝的天空,数点寒鸦掠过宫檐一角,留下轻微的影子,很快就什么也不剩下了。

  她上辈子虽然没经历过这种事情,但是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延宁帝那么多嫔妃,没事儿就使劲闹腾,虽然没人敢来烦苏青霓,但是她在宫里久了,什么事儿没见过?就是闹出人命都是常有的事情。

  而楚洵身为帝王,他不止要纳妃,日后东六宫、西六宫都要住满人,嫔妃们日日争风吃醋,作天作地,那她的清闲日子是不是要到头了?

  她心里怎么就有点不得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