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3.16(一更)
作者:孟冬十五      更新:2023-07-30 06:17      字数:4001
  赵轩看出秦盈盈的担忧, 安慰道:“放心, 西山寺每间屋子下面都有地窖, 温王妃和敏慧都清楚, 况且梁淮也在,他不会让他们有事。”

  秦盈盈还是担心,正想劝说赵轩让她回去看看, 梁淮便带人找了过来。

  双方一见面, 发现彼此都安然无恙, 这才松了口气。

  赵轩料想得没错,幕后之人的目标是他和秦盈盈,因此只有他们所在的净室浇了油,火势最猛, 温王妃和孩子们及时躲进地窖, 毫发无伤。

  “臣捉住了纵火之人,对方咬死了不肯说, 陛下, 是否交由大理寺处置?”梁淮躬身道。

  赵轩摇摇头, “私下盘问, 别让他死了。还有, 派人搜山,捉拿他的同伙。”

  无论这件事是太皇太后指使,还是四公主赵端所为,一旦把人丢进大理寺,恐怕命就没了。

  梁淮点头应下, 又道:“此地寒凉,臣护送陛下和娘娘回宫吧!”

  赵轩再次摇摇头,看向秦盈盈,“这是一个机会,不如将计就计。”

  秦盈盈一时间没反应过来,“你在说什么?”

  高世则却懂了,“陛下想好了?”

  赵轩点点头,“虽然有些仓促,但机不可失。况且,只有出了人命,幕后之人才能得到严惩。”

  他捏了捏秦盈盈的手,有些不舍,“接下来恐怕要委屈你了。”

  秦盈盈一头雾水,“你在说什么?”

  赵轩道:“将计就计,假死脱身。”

  原本的计划是光明正大地恢复秦盈盈的身份,没想到会遇到这样的事,又恰好是在西山寺,仿佛是上天赐予的机会,正好把秦盈盈和秦太妃换回来。

  赵轩细细地解释了一遍,秦盈盈才懂了。

  她没有反对的余地。

  一来,秦太妃已经晋封为太后,这个时候入土为安是最合适的。

  二来,她和赵轩的关系不尴不尬,假死出宫正好暗合了她远离赵轩的打算。

  于是,秦盈盈果断地点了点头。

  依着赵轩的意思,要把秦太妃的遗体投入火中,假装是被火烧死的,秦盈盈却不同意。

  “没必要这样做。不是说娘娘的遗体用药物处理了吗?既然不腐不坏,那便对外说娘娘受了惊吓,心疾复发。”

  先前医官断定,秦太妃确实是犯了心疾死的,只要不派仵作查验,就不会露馅。

  还有一点,赵轩和她一起待在净室,如果只有她被烧“死”了,赵轩却毫发无伤,太皇太后的人势必会拿此做文章,说他抛弃生母、贪生怕死,将来史书上都会记上一笔。

  如果赵轩不想背上骂名,就得被火烧伤,这更是她不愿看到的。

  秦盈盈据理力争,“刚好前两天我在宫门口闹了一场,恐怕现在全京城都知道了娘娘患有心疾,用这个理由想来比放入火中焚烧要好得多。”

  赵轩没想到她会处处为自己着想,情不自禁把她圈入怀中,“你这样,叫我怎么舍得放你走?”

  秦盈盈笑笑,给了他一个临别的抱抱,“放心,还会再见的。”

  赵轩也笑了一下,是的,还会再见。

  “等着我,接你回宫。”

  再进宫,她将不再是先皇的德太妃,而是他赵轩的妻子,大昭的皇后。

  不用问,秦盈盈就猜到他在想什么。

  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她善良地给他留了些脸面,没有当场拒绝。

  赵轩决定暂时把秦盈盈安置在十里堡。

  他想亲自送她过去,然而眼下还有更重要的事等着他处理,只能把她送到山脚,不舍地抱了好一会儿。

  接下来的路,便由高世则护送。

  秦盈盈到达十里堡的时候,已经将近子时。

  村里的管事提前收到消息,把村口那间青砖房收拾出来,铺上干净的被褥,茶水点心准备齐全,不敢怠慢分毫。

  院子里隐藏着十余名护卫,保障秦盈盈的安全。

  秦盈盈拥着被子坐在炕上,明明很累,却没有丝毫睡意。

  她忍不住想,赵轩现在怎么样了,计划会不会顺利;西山寺烧了,温王妃和孩子们怎么样。

  想得最多的还是这间屋子里曾经发生的事。

  就是在这里,赵轩抱了她,亲了她,对她说喜欢她,想娶她。

  原本以为自己已经忘了,然而此刻却这般清晰。赵轩的声音,说话时的神情,所说的每一个字,她都记得一清二楚。

  过了今晚,她就不再是他的母妃了。

  他说会接她进宫,会娶她为后。

  秦盈盈不敢再往下想。

  转眼十天过去了。

  秦盈盈每天都过得很充实,白天和孩子们一起上山摘果子,采木耳,挖山货。

  赵轩原本找了两个能干的妇人过来照顾她,秦盈盈拒绝了。这些天打扫房间、洗衣做饭都由她亲自动手,算是提前熟悉田园牧歌的生活。

  她故意把自己搞得很累,到了晚上钻进被窝倒头就睡,根本没有时间胡思乱想。

  十天里,赵轩一直没有露面,也没有派人传信。秦盈盈只能从村民们的支言片语中得到宫里的消息。

  西山寺的火情闹得人尽皆知,纵火之人受不住酷刑,供出了四公主赵端。

  赵端却抵死不承认,甚至倒打一耙,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控诉,说赵轩容不下她,故意陷害她。

  难就难在,这件事只有人证,就算供词句句有理,却架不住赵端颠倒黑白。

  胶着之时,太皇太后在背后推了一把,不仅证明赵端火烧寺庙、意图弑君,还挖出了她在京郊别庄私自囤兵的证据。

  人证、物证俱全,赵端认不认罪已经不重要了。

  最终赵端被判了死罪。

  死到临头,她彻底撕下平日里的伪装,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撒了一回泼。

  “为何公主就不能做皇帝?前朝有女皇临朝,本朝有太后垂帘听政,我凭什么不能拼上一拼?”

  “赵呈翊,我哪点比你差?儿时你我一同在东宫读书,父皇哪次不是夸我?我文章比你写得好,政论比你见解深,就因为我是女子,只能眼睁睁看着你这个蠢货被立为太子!”

  赵轩没有丝毫怒意,反而微微一笑,“你知道父皇为何会夸你吗?”

  就因为她是女子,不需要像赵轩一样肩负家国天下,先帝才毫不吝啬地展露父爱。

  恐怕他怎么都不会想到,当初对女儿的疼宠竟养歪了她的心。

  “你有治世之心,这无可厚非。你可为此做过半分努力?除了怨恨先帝不公,除了使些阴损手段,你还做过什么?”

  赵轩居高临下地看着阶下的赵端,脑海中不由闪现出秦盈盈的身影。

  秦盈盈从不标榜自己有菩萨心肠,平日里的言行甚至有些无赖,然而,她所做的一桩桩一件件无不为国为民。

  他西去赈灾,她不顾体面去户部抢钱;流民聚集,她想出“以工代济”的法子,转头又劳心劳力建成西山幼儿园,为的还是大昭的将来。

  赵轩看着赵端,神色更冷。

  “朕并不觉得女子就该安于后室,相夫教子。比如杨氏一门,女子亦能上阵杀敌。比如朕的母后,以一己之力收拢流民,为大昭储备有能之才。就连她身边的宫人都能拉断重弓,扬我国威,你身为公主,做过什么?”

  几句话,说得赵端哑口无言,说得百官心服口服。就算先前有人为赵端说情,此时也开不了口了。

  赵端被定了死罪,最先挑起纵火之事的太皇太后却没有受到半点惩罚,她把自己安排的那些人都推到了赵端身上。

  赵端临死前见了太皇太后一面,声声泣血:“端儿怎么都没想到,竟是皇祖母害我!”

  太皇太后沉着脸,道:“我说过,你若敢弑君,我不会放过你。”

  赵端气愤道:“火明明是您老人家放的,现在说这话不觉得心虚吗?”

  太皇太后冷冷地看着她,没吭声。

  赵端跪到她身前,恳求道:“皇祖母饶端儿一命吧,您也想对付官家不是吗?端儿愿做您手里的刀,替您去做那些您不方便做的事。”

  “胡说八道,我没那么想过。”太皇太后将她甩开,道,“来人,时辰不早了,送她上路。”

  赵端痛哭:“皇祖母,端儿是您养大的呀!端儿自六岁起就跟在您身边,您真要眼睁睁看着端儿去死吗?”

  太皇太后闭了闭眼,似是有些不忍,却没改口。

  “皇祖母,您睁开眼睛看看,赵轩已经不是从前那个老实听话的六皇子了,若再留着他,端儿的今天就是荣王的明天,就是您的明天!”

  赵端的身影消失了,声音却久久回荡在深宫之中,亦重重地敲在太皇太后心头。

  关于纵火案的幕后黑手,就算赵轩心存疑虑,却找不到丝毫证据。

  更何况,还有秦太妃。太皇太后似乎觉察到其中的蹊跷,几次派人明里暗里地打探。

  赵轩心里明白,太皇太后这是在敲打他。倘若他执意追查纵火案,太皇太后不会让秦太妃安然下葬。

  两相权衡,只能各退一步。

  秦太妃以太后之礼安葬,谥号“德仁”。

  赵轩为母守孝,按理应该守满三年,不过大昭向来有“以天代月”的传统,一天抵一个月,三十多天之后就算孝期满了。

  这段时日,赵轩天天守在灵前,无暇顾及其他。太皇太后得以重回朝堂,主持大局。

  赵端私自囤兵,一口咬定只是自己所为,与驸马无关。大理寺查到的证据也表明驸马一家确实并不知情。

  许是对赵端有愧,太皇太后保下了驸马,只是降了爵位,卸去兵权,遣回原籍。

  这天天气阴沉,下着凉凉的秋雨。

  百姓们聚在道路两旁,看热闹似的瞧着王家的车马驶出城门。

  秦盈盈在十里堡憋了许多天,耐不住寂寞,也跑了过来。

  她已经许多天不吃易容药了,恢复了自己真实的面容。只是还是担心会被认出来,于是特意乔妆一番,打扮得极不起眼。

  车队经过的时候,她踮着脚去看,一眼便瞧见了棺椁旁的驸马,王驿。

  王驿骑着马,低着头,似是觉察到秦盈盈的目光,突然看了过来。

  那双眼睛黑沉如墨,泛着冷冷的杀意,秦盈盈吓了一跳,下意识后退两步,不期然撞上一堵人墙。

  硬实的胸膛,温热的怀抱,有些熟悉。

  秦盈盈心头一颤,惊喜地扭过头,对上一张陌生的脸。

  对方笑了笑,在她耳边说:“不怕,我在。”

  秦盈盈瞬间认出了他的声音,是赵轩。

  她有些惊讶,更多的是惊喜,“你怎么……”

  赵轩捏了捏她的手,“先离开这里。”

  秦盈盈忙不迭点点头,顺从地跟着他退出人群,忘了收回被他牵着的那只手。

  作者有话要说: 啦啦啦~~快要进入下一个大剧情啦!

  二更在【18:00】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