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3.16(二更)
作者:孟冬十五      更新:2023-07-30 06:17      字数:4929
  赵轩骑着马, 把秦盈盈带回了十里堡。

  一路上, 秦盈盈都在好奇地看着他的脸。

  仔细一看, 五官和他原本的样子有四五分相似, 只是看上去像是老了十几岁。

  虽然老,还是美的。

  乍一进入青砖小院,赵轩脚下一顿, 险些以为自己走错了。

  这方院落和他记忆中的样子大不相同。

  村口的这个青砖房是专门为他准备的, 每次过来之前村民们都会特意打扫一番。

  他记忆中的院子方方正正, 屋内干净整洁,一切都规规矩矩,只是少了些人情味儿。

  秦盈盈居住的这些天,从山上挖来两棵山楂树, 一左一右种在门边。又在窗下辟出一方小花坛, 种上一丛绿油油的芭蕉,和圣端宫一般无二。

  她又学着别人家的样子, 在院里种了一畦韭菜, 一架豆角, 南墙底下堆着两捆柴禾, 东墙边上养了一窝兔子。

  墙头也没空着, 不知她从哪里找来几丛长着红色小果子的藤蔓植物,在墙头铺上一层土,浅浅地栽了一片。

  风一吹,嫩绿的枝条摇摇晃晃,隐隐露出叶片底下红彤彤的果实, 喜人得很。

  门边还挂了一个古朴的木牌,用歪歪扭扭的字体写着“青砖小院”。

  秦盈盈笑眯眯地向赵轩显摆,“我原本想叫‘十里居’来着,后来一想,既然这个村子叫十里堡,那每一家都可以叫十里居,所以干脆起了现在这个名字。整个村子就这么一个青砖院落,没人跟我抢。”

  赵轩看着她,冷硬了许多天的心一寸寸变软。

  温柔乡,英雄冢。

  今时今日,他才终于明白,古往今来为什么那么多英雄都过不了美人一关。

  唇枪舌剑的朝堂,刀光剑影的江湖,无形中的生死较量,无论成败都会让人满心疲惫,伤痕累累。

  谁不想有这样一方温暖的院落,抛却凡俗,安然栖息?

  美人巧笑倩兮,足以留下英雄脚步。

  舍不得啊,终归是舍不得。

  赵轩牵着秦盈盈的手,走入屋内。

  屋内同样精心布置过,处处都透着生活气息。

  “看来,离了皇宫你过得也不错。”赵轩语气有点酸。

  秦盈盈道:“应该说非常不错,比在宫里时还好。以后我就在十里堡安家了,喂马劈柴,养花种菜,随时欢迎你来做客。”

  赵轩笑笑,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秦盈盈没注意到他的异样,故意拿话挤兑他:“难得你百忙之中抽出时间过来,今日我亲自下厨,给你做顿好吃的。”

  “好。”赵轩声音微哑。

  秦盈盈忙给他倒了盏茶。

  还不到吃饭时间,她并不急着准备,而是问起了宫里的事。

  赵轩很累,依旧很有耐心,倚着凭几,一一说给她听。

  秦太妃情况特殊,没有停灵太久,已经由数位宗室子弟送去了皇陵。

  赵轩早就过了伤心的阶段,现在的心情还算平静。可以跟先帝葬在一起,秦太妃想来是高兴的。

  他特意提到了向太后。

  这些时日,向太后和秦盈盈处出了感情,见她突然“死”了,眼睛都哭肿了。

  秦太妃的丧仪也是向太后做主办的,处处都很体面。

  对此,赵轩十分感激。

  赵敏知道真相,除了想见见秦盈盈之外,倒没提出过分的要求。

  小十一却很难过,接连几天都吃不下饭,病了一场。

  秦盈盈担心他,当即写下几种小点心的做法,让赵轩叮嘱内厨做给小十一吃。

  至于西山寺幼儿园,已经毁了,再想建起来恐怕要花些时日。赵轩把园中的孩童们暂时安置在了开宝寺,不愁吃喝。

  他说起了以后的计划,不仅要在汴京城多建几座幼儿园,还要让洛阳、郑州、大名、应天等地都效仿。

  就像秦盈盈所希望的那样,盖起广厦万间,护佑天下孤儿,让他们有饭吃,有衣穿,有学上。

  哪怕倾其一生,他都会努力做到。

  灶上的水烧开了,秦盈盈没让旁人动手,亲自去沏茶,再回来时赵轩已经睡着了。

  外衫没解,鞋袜没脱,就那样歪在凭几上睡了过去,显然是累坏了,

  看着他眼下的乌青,秦盈盈难掩自责,早知道刚才就应该让他好好休息,不该拉着他说那么多话。

  倘若赵轩能听到她的心声,一定会说:“我宁愿和你说说话。”

  毕竟,以后机会不多了。

  秦盈盈趴在炕沿儿上等赵轩的时候,自己也不知不觉睡着了,就这样一直睡到了第二天。

  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从炕边挪到了炕上,外衫脱了,盖着被子,不用想就知道是赵轩把她抱上去的。

  赵轩已经离开了。

  秦盈盈心里空落落的。

  别管昨天说得多洒脱,她还是希望见到他的。

  不过,她没有失落太久,很快就看到了一个熟悉的人。

  那人穿着红色骑装,披着宽大的斗篷,凛然坐于马上,自有股飒爽英姿。

  秦盈盈几乎不敢认,“你还会骑马?”

  “从前在家做女儿时没少打马球,如今球是打不动了,这马倒是还能骑上两遭。”温王妃从马上下来,依旧是那副温柔似水的模样。

  秦盈盈不由感叹,这样外表温柔似水、内心强大如钢的女子,难怪梁大将军会喜欢。

  温王妃拉着她的手,上下看了一圈,满意地点点头,“还好,没瘦,反倒胖了一些。”

  秦盈盈笑着把她领进屋里,“你怎么过来了?幼儿园可还好?”

  “官家担心你一个人寂寞,特意叫我来陪你。”温王妃喝了盏茶,说起了西山寺幼儿园的事。

  西山寺失火后,孩童们暂时安置在开宝寺。

  然而,开宝寺不像西山寺那样冷清,常年都有贫寒的学子以及附近的孤儿寄居,没那么多空余屋舍,只能委屈孩子们打地铺。

  只是天气日渐寒凉,不少孩童染了风寒。

  赵轩知道后,不顾太皇太后的反对,命人将四公主原来的府邸收拾出来,把孩子们安置进去。

  京中百姓闻听此事,纷纷称道,四公主烧了西山寺,寺中的孤儿住进她的府邸,也算一报还一报。

  这件事闹大了,不少读书人自愿到幼儿园教书,赵轩按照之前说的,不仅管吃管住,还依照九品官的份例给他们发放俸禄。

  这样一来,又在读书人中博了个好名声。

  赵轩占尽民心,太皇太后再也没有反对的底气。

  只是温王妃就不方便留在公主府了,干脆听了赵轩的差遣,过来陪秦盈盈。

  她不仅自己过来了,还引来了另一个人。

  梁淮每隔一天就会来一趟十里堡,或者带来一筐新鲜瓜果,或者送几样特色小吃。

  秦盈盈起初以为是赵轩让他来的,写信时提起此事,才知道和赵轩无关,是梁淮自己来的。

  温王妃其实早就猜到了,却没问,也没阻止,只是打着赵轩的旗号收下东西,一本正经地道谢

  村子里都是赵轩的心腹,十分安全,梁淮不再像之前那样只是远远地看她两眼,而是抓紧机会同她说话。

  温王妃也不像秦盈盈以为的那般矜持保守,有一次秦盈盈看到她悄悄塞给了梁大将军一条腰带。

  靛青底,同色丝线绣的金盏花,针脚细密,绣工极佳,是她亲手做的,连裁带绣足足花了小半月。

  秦盈盈还发现了一个秘密。

  温王妃有个首饰匣子,每天都要拿出来擦一擦,却从没当着她的面打开过。

  西山寺起火,寺里的东西大多都烧了,她却单单把这个匣子带了出来。

  秦盈盈暗搓搓想着,里面说不定放着什么稀世珍宝。

  梁淮再来时,带来一支簇新的双头凤钗。

  他没直接送给温王妃,而是用盒子装好,压在了墙角的石头下。

  温王妃趁护卫们不注意,悄悄扯了出来,那熟练的姿势一看就是做惯了的。

  秦盈盈刚好瞧见了,想躲已经来不及了。

  温王妃瞧见她惊讶的神色,只尴尬了一瞬,很快露出一个笑。

  她把秦盈盈叫到屋里,第一次当着她的面打开了首饰匣。

  和秦盈盈想的不大一样,里面没有稀世珍宝,只有一些或新或旧的首饰。

  “这些都是他送的。起初他只是一个百夫长,俸银不多,只买得起这种极普通的绒花。后来攒下些钱,送了我第一支银钗。直到得了官家重用,才买得起这些金饰玉器……”

  温王妃一样样拿给秦盈盈看,眼中的柔情不加掩饰。

  秦盈盈忍不住问:“你们怎么没在一起?”

  温王妃垂下眼,苦笑道:“从前没嫁人时都不能如愿,如今我已上了赵家宗谱,就更不可能了。”

  秦盈盈忙道:“抱歉,是我多嘴。我只是觉得……太辛苦了。”

  “早就习惯了。”温王妃并没有太过伤心,反而笑了笑。

  她跟秦盈盈说起了自己和梁淮的事,是一个青梅竹马、英雄救美,虽不能长相厮守,却依旧深情不悔的故事。

  温王妃的娘家在河间府,是当地有名的望族。梁淮也是河间人,却是下等军户。

  六岁那年的上元夜,温王妃跟随家人一起观花灯,被一个杂耍班子冲散,差点被人贩子拐走。

  幸亏梁淮及时出现,拿着一把没有开刃的短剑吓走了人贩子,还耐心地哄她,把身上所有的钱都拿出来给她买糖糕。

  那一年,梁淮也只有十岁。

  温家感激梁淮的救助之恩,不仅给梁家送去银钱,还特许梁淮入府,跟着温家的郎君们一起读书习武。

  大昭男女大防并不严苛,温王妃时常见到梁淮,偶尔给他送些笔墨书册,梁淮时常搜罗些有趣的小玩意送给她。

  一来二去,两个人就相互喜欢上了。

  只是梁淮出身贫寒,还是个军户,要想娶到温家嫡女只有挣军功一条路。

  为了两个人的将来,他北上入伍,温王妃怀揣着两个人的心愿默默等他。

  没想到,就在梁淮走的第三年,当年的皇后,如今的太皇太后就派人到温家提亲。

  结局不用说秦盈盈也知道了,八成是父母无奈,族人逼迫,皇家强势,无助的小娘子只能藏起心中所爱,远嫁汴京。

  温王妃与那些话本里的主人公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她没想过死,而是选择了活着,她要亲眼看到自己喜欢的人立下赫赫战功,封妻荫子,哪怕那个幸运的女子不是她。

  之所以惹得荣王不喜,原因之一就是她一直不肯跟荣王同房。

  她起初对荣王心存愧疚,想让荣王休了她。

  荣王觉察到她的心思,故意冷着她、拖着她、折磨她,还纳了一院子小妾,由着妾室欺负她。

  这些,温王妃都忍了下来。

  直到那年荣王喝醉了酒,放火烧宫,把她身边所有忠心的嬷嬷丫鬟都烧死了。

  当时,如果不是温王妃换上丫鬟的衣裳去了后院,她八成也会被烧死。

  太皇太后为了维护荣王,把烧宫的罪责扣到她头上,要求先帝处死她。

  幸好先帝仁德,饶了她一命,让她去西山寺清修。

  正是因为感念先帝的恩情,当年她才会在荣王意图篡位之时拼着一死救下赵轩。

  温王妃没想到,有生之年还会和梁淮重逢,更没想到,梁淮心里一直有她,年近三十还不肯娶妻。

  “如今这样已经很好了,至少可以时常见面,能看着他系上我绣的腰带,能收到他的礼物,还能说上几句话,不求更多了。”温王妃是真的知足。

  秦盈盈却很难过。

  一个是上了皇家玉牒的正妃,一个是皇帝麾下的大将军,若想在一起,比她和赵轩可能性都小。

  秦盈盈没有意识到,她现在不知不觉在考虑自己和赵轩的将来。

  自从上次见面之后,过去了大半个月,赵轩时不时派人传封书信,却从没露过面。

  有那么忙吗?

  秦盈盈心里有点小别扭。

  这天,梁淮又来看望温王妃,秦盈盈旁敲侧击地问:“最近朝中是不是有什么棘手的事?”

  梁淮看似温和细心,却是个妥妥的直男,毫不犹豫地说:“没有啊,刚过了秋收,税银收上来不少,各部之间还挺和谐。”

  温王妃暗地里扯扯他的衣角。

  梁淮脑袋一蒙,注意力全都放在了心上人的手上。

  温王妃嗔怪地白了他一眼,小声提醒:“官家是不是很忙?”

  “啊,确实。”梁淮连忙说,“自打太皇太后回宫,没少为难官家。尤其是最近几日,官家天天吃住在勤政殿,福宁宫都不回了。”

  想到赵轩忙起来不要命的架势,秦盈盈不由担心。

  是不是瘦了?

  有没有犯头疾?

  晚上会不会失眠?

  许湖能不能应付过来?

  仿佛有一箩筐的话想要问,然而当着外人的面却不知如何开口。最后,只轻声问了句:“什么事让他忙成这样?”

  “陛下要选妃了。”梁淮说,“应选的贵女昨日已经全部入宫。”

  秦盈盈一怔,“全部吗?”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柳絮舞妖娆】(真有画面感)【罗云熙老婆广东分】(听说是夫君那本书过来的,多谢喜欢)两个小宝贝投的雷~破费啦!

  还有【阿佐】【安安么】(居然扔了六个)在专栏投的,一并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