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访故友
作者:青丘美人云      更新:2023-07-30 07:13      字数:2754
  团聚是喜事, 张家夫妇盼了多少年,今日一看小儿子不但活在世上,还这般一表人才人见人爱,自然百感交集,感谢沈家父女这些年的付出。

  晚上府里家宴,张夫人亲自下厨。

  一来迎张府二郎君回家, 二来感谢沈觅抚育之恩, 待沈父归来之时, 定然还要再宴请一番。

  席间欢声笑语, 众人仿佛活在梦里一般,不敢相信是真的,张公说起这些年寻子不易, 受过的难为,多少次午夜梦回惊醒, 再看看阿远如今好好的就在眼前, 一时喜泪涟涟, 拉着张夫人和张演要给沈觅行大礼感谢, 若非沈家父女收养阿远,自己至死不能瞑目。

  沈觅哪里能受这大礼,连忙上前拦住。

  筵席结束时天色已晚, 沈觅要告辞回去,张夫人拉着手说什么也不让走,沈觅推辞不得,只得住下。

  沈觅躺在榻上半宿睡不着, 眼前全是阿远当初遇见的模样,小脸惊惶,拉着自己的衣裙叫“阿姐”......

  手把手教他习字,每当完成一篇大字,跑来给自己看,满脸的喜悦......

  生病时,自己彻夜不睡觉照顾着他,一勺一勺的喂食汤药......

  睡梦中惊醒,非要握着自己的手方能入睡......

  阿爹赶车,阿远小小的人儿坐在后面,拿着书简背诵......

  面对吃人的大虎,毫不犹豫的随自己跳下树......

  每当有人对着自己无理,阿远首先挡在前面,说是要保护阿姐,可他还明明是个孩子......

  自己生病时,阿远变成小大人,日夜看护,端水喂饭......

  大雪中,冒着遇到野兽的危险,独自上山寻找自己......

  沈觅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睡着的,清晨起来时,半边枕头都是湿的。

  不光是沈觅没睡好,昨夜众人心里激动的不得了,四个人在屋里聊到半宿,阿远说起当时自己惊吓过度,什么都不记得了,这些年阿姐待自己犹如亲弟弟,甚至比亲弟弟还要好,幼时给自己启蒙,供自己读书,沈父极有学问,在家时教导自己读书,后来去各地采风,家里家外全靠阿姐一力支撑,这些年在阿姐的羽翼之下过得很好。

  张家夫妇和张演心中感慨万千,幼子虽是幼年与家人分离,可是遇到了沈家父女这么善良正直的人家,真是不幸中的万幸。

  这份人情大如天,待孩子们回房中休息,张家夫妇感慨万千,便琢磨着如何回报这份恩情,这样的恩情,这样的人品,不是用俗物便可回报的了的。

  第二日张公一家人祭拜了祖先,告诉祖上幼子回来了,当着祖宗的面自然又是哭着诉一诉衷肠,阿远不愿改回原名,说自己已经习惯现在的名字,只冠了张姓,张公也依了他。

  用过早饭,沈觅向张家夫妇告辞,张夫人再次百般留她住些日子,沈觅能感受到真心实意的热情,奈何这个月的药丸还没供上,况且尚需给张公制药,昨日虽是开了方子,可这时候很多中草药没有被发掘药用,因此还得现去寻找,这一找就得费日子了。

  把缘由一一告知张公夫妇,两人这才勉强同意,只说有空一定常来。

  阿远也要跟着回去,沈觅知道他的想法,想必是担心自己一个人会孤单失落,便告诉他自己没事,让他留下好好陪陪家人。

  可是阿远铁了心的跟沈觅走,说家里还有许多活要干,阿姐一个人太累,如今家人已经找到了,以后自己会常来,见沈觅不肯,阿远拽着她的衣袖不撒手,一个劲儿的问“阿姐是不是不要我了?”

  让沈觅想起他小时候犯了错也这般,像粘人的小狗,粘着自己不撒手。拗不过他,只得随他去。

  张家夫妇虽舍不得,可见他执意跟着沈觅,便也不再拦,孩子能找回来已是万幸,这些年他又和阿姐待惯了,一时分开也不习惯,只嘱咐他得空就回家。

  姐弟俩的日子照旧,看诊制药,时光安静而温馨。

  阿远一有空便去张府看望家人,有时候还拖着阿姐一起去,张家夫妇也时常过来看望姐弟俩,每次来都带一车的东西,吃的用的都有,光送首饰布料就好几箱子,里面不乏一些罕见名贵之物。

  沈觅推拒过几次,奈何张家夫妇热情似火,恨不得把库房都搬过来。

  沈觅初见张公时以为他五十几岁,后来才知道不过四十出头,这些年心事太重,愁的头发几乎全白了。找到阿远后,张公心里这么多年的结解开了,每日心情愉悦,再配上沈觅制的药丸,虽是中间还缺几味药,可到底比其他大夫的强许多,张公的病症明显减轻了,发作的次数越来越少,看上去居然年轻了几岁。

  喜事成双,嵩山书院终于传来了好消息,阿远被录取了。姐弟俩很高兴,张府更不必说。

  张公是粮商巨贾,这些年又积攒不少善缘,本想满城大宴宾客,庆祝幼子考上嵩山书院,可阿远不愿意,说考上书院不需大肆宣扬,自己如今没什么成就,若是这般大肆宣扬,让其他学子如何看待自己,如何对得起沈父的名望和谆谆教诲。

  张家夫妇最终还是同意了幼子的说法,心中感叹沈父不愧是有名望的沈大家,把两个孩子教导的如此之好,踏实上进,自己则显得有些商贾之人的俗气了。

  就这样,大宴变成了家庭范围的小宴。

  说是“小宴”也不小,张公一家从外地迁居到洛阳,至亲大都不在此地,所谓的亲戚也是五福内的擦边的族人,饶是如此也来了三四十人。

  场面热闹得很,不光是庆祝阿远考上嵩山书院,也是向族人正式介绍幼子归来。

  阿远想着等隔壁温良兄长回来好好致谢,可那好邻居这次大约走得比较远,连着整月没回来,阿远走的时候还念叨着要阿姐替他转告自己的感激之意。

  送走了阿远,沈觅心里有些空空的,心里一空了便想着做些什么,连着赶制了两个月的药丸和香膏。

  汤妪见沈觅这几日忙起来都不歇歇,好不容易歇下来了又恹恹的,便时常过来没话找话说。

  沈觅哪里不知道汤妪的好意,心里感念她的好意,汤妪有句话提醒了的对,“姑娘得空了可以出去转转。”如今得空,应该去李仲玉那里转转了,那李大姑娘嫁到长安快半年了,也不知道过得好不好,自己再不去怕是要招埋怨了。

  一想到去看望李仲玉,沈觅顿时来了精神,镇北将军府深受皇上宠信,想必是金山银山的不缺什么东西,便装上了一大包香膏,备上了一堆药丸,又从张夫人给的那堆东西里选了几样好玩有趣的便上路了。

  按理说串门子不该送药丸,可李大姑娘是谁?镇北将军的儿媳妇,她总有一些长辈平辈和晚辈吧?

  这些人平日里缺什么?

  金银细软他们当然不稀罕,还是对症的药丸比较实在些,也不知对什么症,是人就有头疼脑热,多拿些总没错,就算没病还能当补药不是?

  譬如除湿气的,补气血的,养颜的,保胎的,治腹泻的,治胃肠不适的......

  天底下只沈大夫这里独一份儿!

  作者有话要说: 李仲玉:嗝~~被我们家小金照顾得太好了,差点忘了出场演戏

  作者君:嗯嗯,你是抓到宝了,觅觅要去找你啦

  李仲玉:嗝~~早盼着啦,吃什么我都准备好了

  作者君:你除了吃还有别事么?

  李仲玉:有啊,给觅觅找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