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泽出征窦宪监军
作者:青丘美人云      更新:2023-07-30 07:16      字数:3828
  窦家定然还会做妖!

  薛泽走的太匆忙, 一些事情来不及细说,沈觅揪心不已,几次在太后跟前谈打探情况。

  可太后推说头疼,话里话外除了让女儿安心便是安心。

  越是这样越不对劲,沈觅特意求见了皇上。

  皇上知道这个阿姐聪慧,一些事瞒不久, 道:“阿姐莫要忧心, 温良此次前往北境, 五万军士是先头军, 粮草还在筹集,钱粮一直是魏其侯掌控......略有些慢,朕会日日催他。”

  见沈觅狐疑, 刘彻轻握她的手,柔声道:“阿姐, 别忧心, 朕不会让你嫁到匈奴, 此战朕必会全力支持, 这关系到大汉的国运。”

  沈觅点头,虎符在太皇太后手中,魏其侯掌握钱粮, 薛泽此去必定艰难,若是败了,恐怕刘彻的皇帝之位都难保。

  历史上的汉武大帝很有作为,可自己既然都可以来到这个原本不属于自己的时代, 谁能保证历史不会改变呢?

  沈觅心急,恰在此时阿花拿来一封书信,李仲玉亲手所书,约沈觅在新府邸见面。

  定然是有事情,沈觅前往长秋宫和母亲告了别,便匆匆赶回府邸。

  晌午,李仲玉来了,沈觅一看,嚯!好大的阵势,马车排了长长的一溜,打眼望去得几十辆。

  李仲玉被婢子扶着,小心的下了车,见沈觅在门口迎着便拉起她的手往里面走,还不忘回头指挥:“都抬到库房里头,小心别摔了碰了。”

  “你身子这么重了,今日这是——”

  李仲玉身子已经很重,一手撑着腰,道:“嗯,搬家,打今日起便住在你这里了,我们屋里说话。”

  沈觅这几日一直担心薛泽,倒是把李仲玉这茬儿给忘了,她一说沈觅也明白过来,一来是快生产了,有自己在她安心,二来可能和府里的小窦氏有关。

  沈觅没料错,金直一走,小窦氏开始捣乱,见镇北将军连续多日忙的踏不进府门,便想了法子要李仲玉立规矩,这立规矩的第一条便是伺候自己用膳。

  金直出征之前便告诉李仲玉,若是小窦氏作妖,便住进修成君府。

  李仲玉虽有些呆愣,可脑袋瓜子也不傻,这不,一见小窦氏这般作态,便躺在地上说动了胎气。

  小窦氏也不想惹大麻烦,生怕金濯把自己给拍死,命人赶紧将她送回去。

  李仲玉一回房便下令打包收拾东西,以养胎之名出了府。

  李仲玉素来乐呵呵的,这次面上多了几分忧愁,“唉,阿觅,可担心我家阿直了,这窦家真不是个东西,说国库紧张,钱粮都挤不出来,人家匈奴三十万兵马,太皇太后就给了五万,还竟是些老弱病残,你说说,这算什么事儿!”

  全是老弱病残?

  “五万不是先头军么?”

  李仲玉摸着肚子,恨到:“姓窦的缺德缺大发了,一开始说的是先头军,可后续的到现在还没影。”

  皇上话里可没提这档子事儿,李仲玉想必是听金濯将军提起的,

  沈觅心更沉,眼前一片昏暗,该怎么办?!

  正着急之时,婢子来报,说府外来了个和尚。

  可能是觉醒大师,沈觅连大氅也顾不得穿,拔腿奔向门外。

  觉醒和尚带来薛泽一封信,字里行间没有甜言蜜语,可依然暖如春风。

  信中说知道窦家作妖,故而提前做了些准备,一切都好,希望沈觅不要担心。

  沈觅将信贴在胸口,泪意忍不住翻滚,“师傅,到底是如何,我要听真话。”

  觉醒大师念了声阿弥陀佛,自己的徒儿是不希望她担心,可眼前女子并非菟丝花。

  “太皇太后手握虎符,这次的五万兵马......指望不上的,好在皇上下了旨意,允许温良北上自行招兵买马,可是魏其侯一人独大,迟迟不拨钱财和粮草,先前薛老侯爷与泾阳公主为温良留下些钱财与私兵,想必你是知道的,朝廷不允许有私兵,温良便将他们散在各处做生意,亦打探消息,如今都在全力以赴想办法。”

  “可是匈奴大军三十万人,北上招兵买马哪有那么简单?”

  “皇上还给了一道私印和密旨,许给温良便宜之权。”

  沈觅问道:“什么便宜之权?”

  觉醒大师道:“私印如同皇上亲临,先斩后奏之权,若是急需,可随意调动北境三个州的兵力。”

  “不需要虎符调兵?”

  觉醒大师道:“需要。”

  沈觅明白过来,若是太守或者郡守抗旨拒绝出兵,那薛泽可杀之强行调兵,可是,若是太皇太后硬说薛泽偷盗私印强行调兵是谋反,那又该如何?

  对于一个没有没有实权的皇帝,这已经是他最大的权限了。

  可恨太皇太后与魏其侯,欲制薛泽于死地,皇帝若是没了薛泽如同断了臂膀,当真是一石二鸟之计。

  翌日,张公与长子张演前来拜访,一席话更令沈觅担忧。

  “修成君,我做粮食生意几十年,还从未见过此事,依老夫看定不寻常,可能和薛将军出击匈奴有关,故而特来告知。”

  张公是洛阳最大的粮商,在大汉也是数得上的,既然他为此事特意来告知,那定然非同一般。

  “伯父,请讲。”沈觅道。

  “如今生意大都是阿演在打理,那日回来说最近粮价突然攀升的极快,我开始不当回事,毕竟一有战事朝廷会征粮,百姓也会存粮,粮价高也是有的,可此次征粮,价钱压的极低极低,根本买不到粮食,这价格老夫做生意几十年从未见过,莫说如今日子比几年前好过了,就是十多年前也不曾有过这价格,于是,这些人四处收购发霉的粮食。”

  发霉的粮食?

  那可是吃了会死人的!

  沈觅急道:“伯父,既然价格这么低,买的还是发霉的粮食,那为何价钱攀高的如此之快?”

  张公道:“有人在四处买发霉的粮食,还有人在买好的粮食,所需量极大,故而价格升的极快,我差人打探,买霉粮的是魏其侯府管家的亲戚。”

  那买霉粮的想必是受魏其侯授意,那收购好粮的十有八/九是温良的人。

  张公又道:“薛将军此次出征,既是保修成君您,也是保我汉朝国土,魏其侯有野心天下皆知,此举不怀好意,我有个想法,今日特意来此与您商量,看是否合适。”

  沈觅急道:“伯父,请讲。”

  “我愿以售卖霉粮的价格售卖好粮,表面是霉粮,其实内里是好粮,瞒过魏其侯与其走狗,借他们之力将粮食运往北境。”

  沈觅点头:“这么大的量运送好粮,必然引起窦家警觉,路上若是派人拦截,那损失就大了,就按伯父说的办,此事,拜托您了。”

  沈觅起身行礼,被张公拦住,“修成君若是如此就看低老夫了,莫说你对阿远有养育之恩,就算没有阿远这回事,我也不希望薛将军这般忠君爱国之士受苦于奸佞之手。”

  沈觅感动不已:“谢伯父恩义,购买粮草需要大量钱财,我会尽快多凑些钱财。”

  沈觅当晚命人整理库房,里面有私邑上缴的钱财,太后与皇上大量的赏赐,还有看病所得的珠宝首饰,统统装箱,准备暗自交给张公。

  李仲玉一手撑着腰,挪着步子来到库房,见沈觅忙的仪容不整,上前为她擦汗,道:“我那几十车金银珠宝你都拿去。”

  沈觅眼睛一热,“仲玉,我——”话未完,两行热泪流下来,“多谢。”

  李仲玉为她撩开脸上的长发,小嘴一撅,“大汉的疆土我是管不了的,可没了你我可活不了,上哪找这么傻的姑娘去?你可是我未出生孩儿的义母,何况,我家阿直也出征了,就当给他买馍馍吃了,看他那张黑脸还抽不抽。”

  沈觅破涕为笑,抱着李仲玉道:“刚才感动的不得了,把你家阿直也出征给忘了,得!你家阿直有馍馍吃了,我也不用我还了。”

  李仲玉捏了她一把:“我还有个匣子,里面厚厚一沓子银票,也便宜你了。”

  沈觅连夜拜访了阳信公主和金藿,翌日前往长秋宫与母亲说起此事,太后亦是全力以赴。

  第三日,张公没有亲自前来,差张演来告知——事已办妥,为了此事更稳妥,近日张公父子将与押粮队伍一同北上。

  正在沈觅担心这些举动会不会被窦家识破时,宫中又传来一个消息——监军乃是窦宪,兼运粮官。

  为此,阿路特意来跑了一趟,道:“修成君莫要过于担心,皇上命仆特意来此,说会再想办法。”

  沈觅点头,勉强一笑:“我知。”

  皇上和太后已经尽力了,奈何太皇太后手握虎符,魏其侯一人独大!

  沈觅思忖着,自己还能为他做些什么?

  李仲玉生了,是个白白胖胖的女儿,过程很顺利,从发作到生产不过一个时辰的功夫,头胎这般顺利的实在少见。

  小脸儿红扑扑的,闭着眼睛睡在李仲玉身边,沈觅稀罕的不得了。

  “你和金直可以为她取过名字?”沈觅问道。

  李仲玉笑呵呵的看着小猫般的女儿,“嗯,起了,不过我现在想另起一个名字。”

  “可是取的不好听?你喜欢什么名字,说来听听。”

  李仲玉眼睛眯成一条缝,道:“必胜!”

  沈觅以为自己听错了,“什么?”

  李仲玉道:“必胜,金必胜!”

  “女孩子叫必胜?你要不要再想想?”

  “嗯——汉胜?金汉胜?”

  沈觅扶额,“再想想。”

  李仲玉眼珠子一转:“必胜克?不对不对,姓没了,金胜克?金克胜?”

  “非得加个胜?”

  “图个吉利嘛,窦完?金窦完?金窦末?”

  沈觅:......

  乳母都是提前找好的,小女娃能吃能喝,能拉能睡,看上去真真儿讨人喜欢。

  李仲玉拉着沈觅的手,道:“名字我想好了,不叫胜字了,女孩子,不好听。”

  沈觅点头,“你终于开窍了。”

  李仲玉道:“你看啊,一来,我盼望汉军胜利归来,阿直和薛泽都好好的;二来,我盼望窦家早日完蛋,你和薛泽好顺利成亲;三嘛,我想和阿直再生几个孩子,我决定了,女儿叫金三顺!”

  沈觅:......

  作者有话要说: 说得好的三顺出来啦!

  老婆婆又作妖,缺兵少将缺衣少粮,看大狐狸如何智计破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