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后招
作者:和歌      更新:2023-07-30 09:33      字数:3135
  吴公公盯着瑶华许久,才下定决心开口,“陛下可能中毒了。”

  瑶华这次是真的大吃一惊,这紧要的关头,要是官家崩了,太子又是戴罪之身,那她真的只能拎个包裹带着尧恩赶紧跑去找崔晋庭,然后亡命天涯了。

  而且,她家那只大猫为了没见过面的亲爹就折腾了阮家这么些年,他对宫里那位的感情比对亲爹只深不浅,这以后可不得没完没了!

  “您有什么安排?”瑶华问吴公公。

  吴公公既然开口赌了这回,便将一切如实相告。

  瑶华想了想,先喊来阳舒,让她将信送去金老太医家中,让金老即刻准备着。然后她换了身衣服,重新出来,“我跟您一起进宫。”

  吴公公看了看她尚未隆起的肚子,“你的身子……”

  “我这点不舒适,死不了的。而且我略懂医术,或许能派上用场。”

  尧恩也明白,此乃紧要关头,不能出错。“我们姐弟一起进宫,他们只会往昨日我家的事情上想,必能降低他们的怀疑。”

  吴公公叹了一声,“也罢。那我们便一同前去。”

  吴公公领着姐弟二人登上马车,海安和罗明等人都骑马跟在车后,马背的侧袋里都藏了武器,以防途中有个万一。

  吴公公身心俱疲,上车之后连寒暄的心情都没有。瑶华劝他,“公公,您先歇会儿,我那丫头机灵的很不会无事的。”

  吴公公点点头,靠在了车厢壁上,闭目养神。

  不一会儿,就听到外面有人追着马车喊,“夫人,夫人,等等,我终于找到山楂了。”

  吴公公被吓得一机灵。

  赶车的人忙停了下来。

  后面追来的人是阳舒。她用裙子兜着一捧山楂,气喘吁吁地道,“夫人,进宫肯定不让带药,你要是不舒服就含一颗山楂压一压。我找了好半天才找到的。”

  海安忙跳下马背,“你小声点。”

  阳舒回嘴,“害喜又不是什么丢人的事。”她从那捧山楂里抓了一把从车窗递了进去,“夫人,我还没来得及洗呢,您回头用水冲冲再吃啊,有不舒服就含一颗在嘴里。”

  海安拿她没办法,掏出身上的帕子将那兜山楂都包了起来,“行了,你赶紧回去吧。”

  阳舒放下了裙子,浅青色的裙面被一些挤破的山楂蹭上了斑驳,她也不在乎,“我再去给夫人寻一些。”

  海安摇摇头,返身上马,将山楂挂在了马鞍上。

  待他们走后,有人状似不经意地路过,弯腰捡了一颗阳舒方才不小心掉在地上的山楂果,用手一碾,果然是新鲜的山楂果肉。他这才放心地继续尾随。

  瑶华一行很快到了宫门处,途中也没有再跟其他人再接触。宫门的守卫例行了检查,马匹武器均被扣在了宫门之外。不过那包山楂,守卫们看了又看,又问了吴公公。

  吴公公道,“崔夫人害喜,既然要面圣,总得注意仪态。这些山楂只是她自己用,无妨的。”

  守卫们这才放行,还道了几声贺喜。毕竟都曾在崔晋庭手下当差,这点面子还是要给的。

  到了御书房,吴公公带着瑶华和尧恩进去里面。官家困顿力乏,独自一人躺在里面休息。

  瑶华连忙给官家摸了脉象,“确实是中毒了。”就算不是中毒她也会说是。此时不给阮家拉仇恨更待何时!更何况脉象有异,确实有蹊跷。

  “这是金老太医送来的解毒丸。”瑶华掏出方才阳舒抓给她的一把山楂,掰开了其中一颗。原来那山楂早已经被掏空,中间放了一颗蜡封的丸剂。“一路上诸多眼线盯着,只能这样了。”

  吴公公小心地掰开封蜡,递给了官家。官家放入口中一口吞了下去。闭目不语。

  瞧这熟练架势,估计也不是第一回了。瑶华也懒得解释了用法什么的。她跟吴公公将那其他的解毒丸都一一取了出来,吴公公小心地将解毒丸都收了起来。

  三人见官家没有吩咐,往后退了些。瑶华轻声问,“这毒有些蹊跷,若说是下在饮食中,官家的饮食恐怕未必好那么做手脚吧?”

  吴公公点头,“每日那么多道菜,官家吃什么不吃什么,谁都不知道,且有专人试毒,要想在饮食中做手脚,实在不易。”便是阮皇后恐怕也难做到一点风声不漏。

  瑶华想了想,“若不是饮食,便是日常经常会用到的或者佩戴的东西了。我能不能先在这里查看一番,看是否有不对的东西?”

  吴公公迟疑了一下。倒是官家从床上坐起,“你只管查看。”

  瑶华行了一礼,带着尧恩仔细检查了熏香,花卉,绿植,茶水,皆没有发现什么蹊跷的地方。她也不由心头嘀咕,若不是这些地方,会是哪里?她的目光在御书房内一一扫过,最后落在了书案上。

  这里,应该是官家在书房里所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吧。

  瑶华走了过去。其实书案上除了笔墨纸砚等文具就是奏折,并没有其他多余的物件。瑶华一一检查,最后落在那块墨条上。不知道御书房的笔墨比起她制的玄光墨如何,瑶华好奇地凑到砚台前细闻,下一刻立刻退了开来。

  吴公公立刻走了过来,“发现什么了?”

  瑶华取了几张案上的纸张,屏住呼吸将那墨条包了好几层,又随手从书架上取了个匣子的盖子,将砚台严严实实地盖了起来。“这墨有问题。”

  “什么?”吴公公死死地盯着她手中的墨条。

  尧恩向官家解释,“我姐姐善于制墨,那京中闻名的螺子黛,就是姐姐在制墨的时候,顺带做出来的。”言下之意,瑶华说那墨有问题,那必然是有问题。

  瑶华鼓起勇气重新闻了闻砚台中的墨汁,又闻了闻墨条。忍不住回头猛打了好几个喷嚏。她飞快地将手中的东西仔细包好,放到离众人最远的位置。

  “制墨时,工匠常在墨坯之中加入许多药材,如冰片、麝香等等。一来可使成品墨光泽如漆,明亮好看,保存长久;二来,研磨时有独特的香味,更加雅致。但凡名墨,皆有自己独特的配方配置。陛下在使用这块墨的时候,可有觉得香味独特?”

  金老太医的解毒丸见效极快,官家这会已经好了许多。他回想了一下,“倒是有几次,在晚间的时候,闻到些味道,但是夹杂在墨的味道里,并不明显。”

  吴公公细细想了想,“不对啊,老奴经常陪着陛下,许多时候都是老奴替陛下研磨,可从来没有闻到什么香味。”

  官家被他这么一说,突然想了起来,“不是你,那几次研墨,你领着差事出去了。是庞寿在跟前伺候的。”庞寿是官家跟前的另一个大太监,这几年才升上来的。吴公公还颇为器重他。

  瑶华想了想,又去桌上取了砚滴,闻了闻,“这水也有问题。只怕这种毒,是砚滴里的水和墨条里的药,两者在一同研墨时,才缓缓地挥发出来。如果是普通的水,滴入砚台,即便是研墨,也发现不了问题。”

  官家入口的东西必然是经过反复检查的,但是这用来研墨的水,谁会去查。吴公公恨得面色发青,“老奴必定亲自审问他。”

  官家精神恢复了些,既然知道了关键所在,他反而不着急了,好奇地问瑶华,“你是如何知道这些的。”

  瑶华没想到他在这紧急时刻居然还有闲心问这个,便说了些自己父亲当年制螺子黛,后来自己来京城以此为生的往事。

  官家颇有兴趣地点点头,仿佛没事人一般,对吴公公道,“将东西都放回去。”

  这般镇静自若,确实有些天子气度。瑶华这才对官家有了些改观。

  官家又吩咐,“让他们上茶。回头二郎回来,问你第一次见我都做了些什么,如果都是这些扫兴的事情,日后想起来多没意思。”

  揣摩官家的心思,吴公公若是称了第二,便没人敢认第一。他迅速将那些东西都回归原处。然后打开门,对外面吩咐,“准备茶点,官家心情不错,说不定要留晚膳。”

  庞寿正在外面竖着耳朵打听动静呢,一见吴公公出来,忙迎过来,“官家可有吩咐。”

  吴公公扫了他一眼,“你先进去替一会儿,我去去就来。”

  庞寿巴不得呢,迫不及待地进去了。

  吴公公冷笑,招来几个密卫,悄悄地去了庞寿的屋子。果然在里面搜出了一瓶不明液体。吴公公没动,让密卫将一切复原。然后立即赶回了御书房。

  作者有话要说: 同志们,给点评价和意见啊。这样写文,好寂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