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欲静难止
作者:和歌      更新:2023-07-30 09:33      字数:2890
  御书房内,瑶华和尧恩正讲到父亲过世之后,族人为难他们姐弟的事情。

  官家听得双眉微皱,“竟然有如此贪财忘义、心肠歹毒之人。”

  尧恩叹了一声,“无论是富贵门庭,还是乡野闾巷。有些人你便是对他再退让,他也是贪得无厌,感化不了的。他们占尽了我们赖以为生的良田,却又因为一些心怀不轨的人许些银钱,便上京来污蔑姐姐的名声。姐姐能忍,可我是真的忍不了。昨日要不是怕说不清,坏了姐姐的名声,我都恨不能揍他们一顿。”

  官家点点头,“放心,我必然替你出了这口气。”

  姐弟二人忙谢恩。

  庞寿也在一旁应和着,丝毫不见异样。

  吴公公进来在官家耳边低语了几句。

  官家点点头,对瑶华道,“有些事情,忍无可忍,则无需再忍。否则对方只会得寸进尺。你以前多有顾忌,那么朕便替你们姐弟主持公道,出了这口气。再有,二郎如今在边关抵御外敌,你的安危,他一直记挂在心里。为免他分心,朕赐你一道旨意,在二郎回来之前,任何人的传召,你都可以不理会,任何事情,等二郎回来再说。回去安心养胎,给二郎生个大胖小子。朕重重有赏。”

  瑶华有些好笑,官家若不是官家,确实是一位好长辈。

  官家站起身,“好了,天色不早了。你身怀有孕,需要注意饮食冲突。朕就不留你们姐弟了。廷翰……”

  尧恩忙站了起来,“陛下。”

  “这段时间宫里乱得很。你就好好待在家里,照顾好你姐姐。但是读书可不能偷懒,回头朕可是要亲自检查你的功课的。”

  “廷翰遵旨。”

  瑶华也站起谢恩,两人由吴公公的徒弟亲自送出了宫。待他俩一走,官家沉下了脸,“拿下。”

  密卫从密道进了御书房,一把摁住了庞寿,并卸了他的下巴。庞寿双目圆瞪,惊恐地望着官家。

  官家道,“拖下去,仔细拷问。”

  密卫立刻从密道将人拖了下去。

  官家坐在桌前,吴公公另取了一套笔墨纸砚。官家笔下飞快,“将这密令立刻传给二郎。”

  吴公公照办。

  官家看了看案上弹劾太子的折子,嘲讽地笑了。

  ……

  太师府中,太师见长子焦躁不安地走来走去,招手喊他过来,“你急什么?”

  阮中书令叹了一声,“爹爹,为何还没有消息传来?”

  太师呵了一声,神态轻松,“你也做了许多年的宰相了,怎么这点定力都没有。”

  “儿子如今已经不是宰相了。”阮中书令悻悻。

  “有什么区别?”阮太师眯着眼睛看着儿子难掩的焦躁,“你现在需要想的是,若是官家驾崩之后,如何堵住悠悠众口,扶黎王上位。”

  “可万一,官家没有……”

  阮太师满不在乎,“要是事情没成,你也就勿需操心了。”

  阮中书令被他爹一句话说得心底冰凉,随即又振作起来,“爹爹说的是,此事只能成,不能败。”

  他想了想,“大妹今日去请罪,官家不知是否被刺激到毒发。若是毒发,我们放在太医院的人就能派上用场了。可是到现在,太医院居然一点动静都没有。”

  阮太师眯起了眼睛,微微摇晃着头颈,“没动静就对了。官家若是没出事,为何连例行的平安脉都不让请。”

  阮中书令一拍脑袋,“对啊。儿怎么没想到这一点。”

  阮太师睁开眼睛望了他一眼,“成大事者,需心静、口密、手狠。如今这朝中,我瞧着也就是崔家二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有些意思了。如今我倒是后悔了,要是当年没杀他爹,如今将他拽到我们的船上。大事何愁不成。”

  阮中书令并不在意,“可如今他被羌人缠着,在边关动弹不得。等他回来,大事早定了。既然官家那边我们已经得手,明日的朝会,我便让人群谏废太子,官家要是气急攻心,当场吐血倒下,那我们不费一兵一卒,大事可成矣!”

  阮太师见儿子两眼放光,心中叹了一口气,没再打击他。官家虽然一次又一次的暗示明示,儿子舍不得权柄富贵,他又如何舍得。罢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都看天意吧。

  阮中书令告辞离开,脚下生风,昂首挺胸,与来之前的神态大为不同。府中人多少能猜出,必定他的谋划顺利,整个太师府立刻气氛一松。

  阮元菡也得知了这个消息。她的贴身丫鬟正在给她通发,一边说着今日打听来的瑶华姐弟进宫的消息。

  阮元菡如今对崔晋仪弃若敝屣,要不是家中最近忙着筹划大事,她巴不得立刻摘掉崔夫人这顶帽子。可是她已经嫁人生子,尝过了鱼水之欢,难免闺中寂寞。她思来想去,那些因为崔晋仪而忘却的旖念竟然又复生了。

  “你说,”她望着自己镜中的容颜,“那个和瑶华与我,谁更漂亮?”

  “自然是您漂亮。”丫鬟嘴甜,“那个和瑶华到底是乡下来的,平素出门,连首饰都没几件。而您,在哪个场合不是光彩动人,便说是神仙妃子也不过。”

  “那,崔晋庭会选她还是选我?”

  这个丫鬟都被问住。丫鬟心想,便是没有和瑶华,没有崔阮两家的旧怨,崔晋庭也断然不会娶曾经的“嫂子”。更何况崔晋庭对和瑶华那态度,京中谁人不知道,哪个女子不羡慕。

  “您就别记挂崔二郎了,他与太师作对,又害了二郎君和三郎君,与咱们府上乃是不共戴天的仇恨。您可千万别起这个心思,只怕太师要责怪的。”

  阮元菡叹了一声,“当时要是没有和瑶华这个人,说不定也不至于事态变成如今这样。”那会儿,她姐姐阮皇后替她出面,崔晋庭都答应陪她出京了。谁知后来又起了那么多的变故,冒出个和瑶华来。

  她想起瑶华在东宫拆她的台,心中的恼恨又上来了。“你说那个周世怎么就那么没用,这么点事情都办不好。”

  丫鬟眼睛一转,“那些旧事到底没什么真凭实据。其实,还不如让黎王侧妃和三郎君的那位夫人出面给她下套。给她来个人赃并获,看她还有什么脸面在京都待着。”

  阮元菡想了想,回头看那丫鬟,“那个和瑶华滑不留手的,而且她们姐妹早就翻脸了,只怕不肯上钩啊。”

  丫鬟想了想,“那个和瑶华唯一的依靠就是崔二郎。要是以崔二郎的安危作饵,不怕她不上钩。就让三郎君的娘子做做样子,骗她出来。只要她落到您手里,还不是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你说的容易!”阮元菡怎么想,也觉得和瑶华不会上这个当。“你再给我想想,有什么办法治她!想不出来不准睡觉!”

  丫鬟恨不能给自己一个嘴巴子,怎么就说到了这个事情上去,简直自讨苦吃。她想来想去,可是她一个内宅的丫鬟,最多也就知道些后院内宅的明争暗斗,想要去治瑶华,她也清楚自己的斤两。要是有个厉害人就好了。哎!她脑中灵光一现,“您可以去找山阳郡主!”

  “山阳?”阮元菡一愣,随即嘴角一撇,“那个女人,明里一套暗里一套。上次坑了我家一次,我还没找她算账呢。”

  “对啊。就是因为她欠着咱们府上的。如今太子要不行了,不久黎王就是新太子。她如何还敢得罪您?更何况,她还对崔二郎有意思,上次崔夫人摆了她一道,这新仇旧怨,山阳郡主还不知要把崔夫人恨成什么样呢。您让她办这个事,便说若是能办成了,日后可以帮她美言几句,将旧账一笔勾销。她一准儿能答应。”

  “你说的有理。”阮元菡高兴了起来,“这两个贱人,一个狠毒,一个狡猾,让她们斗去。无论哪个输了,我心里都解气。你现在就派人去传信给山阳,约她明日见面。”

  “好的,奴婢这就去传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