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先手
作者:长恨歌行      更新:2023-07-30 15:45      字数:3231
  除了秦以外, 大周还是宣召了其他诸侯,让他们也出力的。

  就算姬伯服对始皇陛下的大秦帝国再怎么印象深刻, 他也清晰地意识到,现在的这个秦虽然够上了诸侯国的边,但是连个诸侯的名头都没有,不是他印象里一扫天下的大秦。

  好在大周如今还是天下共主,诸侯只要不是明目张胆地造反,就得听周王的话。

  至于周王姬宫湦和自立为天王、眼见离落败不远的姬宜臼哪个才是正统,真的是傻子都不会选错。

  人多力量大,这是一句真理, 一群诸侯国的联军加上宗周派出的军队, 真的是磨都能磨死犬戎。

  姬伯服也不是想让周军把犬戎给灭了,先不说犬戎属于游牧民族,出了名的善于逃跑, 再说了, 反正他已经打定主意不要继承周王的位置了,灭了犬戎, 给姬宜臼解除一个心腹之患,还让秦国有更充足的机会向外边扩张?

  他又不是傻的!

  他只需要在姬宜臼那边落败之前用诸侯联军拦住犬戎就行了。

  虽然诸侯联军可能心不齐,就算是远征也各有心思,但是没关系, 这个时代的征战还采取人道的战将方式,解释一下呢,就是在三国演义、封神演义中非常常见的出将交战模式, 在双方勇士战完之前,小兵是不可以出阵的。

  为了保证大军不会因为主将的战死而混乱,所以实际上出阵的一般都是勇武的下级将领,斗起来死了也不心疼。

  总而言之,姬伯服现在的想法就是建功不是首要的,拖时间才是目的。

  宗周边上靠近严允,也就是犬戎的诸侯国有西虢、郑、梁、翟、晋等国,要攻打西戎,会积极参与的也就是这些国家。

  姬宫湦出面鼓舞了一下大军的士气,姬伯服看着,这战前动员也没有多么激动人心,不过在这样大的场面下,即使周王只说了寥寥数句话,在周天子权威还没坠落的现在,还是能让一帮诸侯联军以及宗周兵士激动不已的。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底下的人激动人心,还有将近一半的人是因为他。

  太子姬伯服并不是名正言顺的嫡子,这是大家都公认的,放在殷商时代,就连同样是王后所出的儿子,因为封后前和封后之后出生的不同,也分为嫡子、庶子,姬伯服这种嫡子根本就是不被承认的赝品。

  但是现在就不同了。

  姬宜臼出奔外家申国,这也就算了,他还自举反旗,自立为天王,种种行径,与周礼、孝道最是不符。

  大周最重道义礼法,无论是宗周还是诸侯国都是如此。

  楚越等国为何被中原诸侯看不起?

  还不是认为他们地处蛮夷之地,不辩礼仪,不通教化,虽然比夷狄之辈好一点,但也不能与我辈为伍么!

  周王十二年,诸侯联军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他们的成果是相当显著的,因为到周王十三年,历史上姬宫湦本来应该已经扑街了的这一年,他都活蹦乱跳地在镐京当着周王,还正式打败了南申国的叛逆,将姬宜臼押解回都。

  南申国的地和西申国没有什么关系,这地方本来就是宣王自己从宗周的直辖之地里割出一份儿来封给舅舅的,这回申伯帮姬宜臼谋逆,还没取得成功,就怨不得别人连条后路都不留给他了。

  现在的晋国、郑国等国还没有扩张到宗周南陲之地,面积和春秋时期是不能比的,申国所在地位置算是不错,放在战国时期,加上周边的大量土地,大概是韩国的那块儿地方。

  临秦靠楚虽然是个令人悲伤的事情,但是有目的地扩张的话,说不定会有一个出人意料的未来呢。

  遥想战国时代横扫天下的大秦,也有过苦逼的时候,他们曾经在大魏的鼎盛时期,被魏国打得连妈妈都不认识,要不是还保住了关中剩余的最后一点地盘,指不定就已经覆灭了,所谓“奋六世之余烈”里的“六世”,也就是那六位秦王,差点连作为秦国王族出现在世上都成问题。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嘛,总是要有梦想的,指不定就实现了呢?

  南申的地被姬宫湦收了回去,但是没关系,姬伯服已经预定好了那块儿地方。

  西周没有灭亡,就代表着宗周崛起的故地不会乱封,姬伯服想了想,他家蠢爹虽然疼儿子,甘愿冒天下之大不韪,但是他作为诸侯受封宗周故地,而且还没有犬戎占据这种意外情况,嗯,对诸侯不好交代,还会影响整个王室的威严。

  虽然他已经给自己的便宜哥安排好了道路,但是他不乐意见到其他的诸侯也把周王当作掌心里的猴子来耍啊!

  总而言之,就是只许姬伯服放火,不许诸侯们点灯,就是这么黑心。

  姬宜臼被押解回都,镐京之中,大臣们正在激烈地讨论该如此处置他。

  放在春秋战国时代,随便一个暴躁、唯我独尊的诸侯,都有可能选择弄死这个儿子,比如说晋文公重耳,他的太子大哥就是被他爹弄死的,虽然有枕头风的功效,但是某诸侯认为其子不孝或是有异心,就足以作为罪名动手了。

  同样的还有抢了自己的准儿媳又先弄死自己的太子的某位楚王——在死后n年,他作为伍子胥伐楚报仇、掘坟鞭尸这个故事里的背景尸出场过。

  在父子亲情不浓厚的情况下,只要豁得出去,就能把人弄死。

  那么姬宜臼是不是罪大恶极呢?

  在他举旗自立还失败了的现在,作为失败者,他当然是应该遭万人唾弃的罪人。

  窃国者侯,窃不成国,就只能变成鬼了。

  但是谁让太子出面,想让姬宫湦赦免姬宜臼呢?

  姬宫湦当然不想依,于是就开始磨嘴皮子,最后就变成了在最后审判之前来一场朝中公审,若是姬宜臼能说服大多数人,那他就能活下来,不能反证他不是罪大恶极的话……嗯,很抱歉,那他就只能到地下和他那个已经变成鬼的外公作伴了。

  太子宫里,姬伯服摸着下巴,只要姬宜臼的嘴炮能力能强一点,到时候他不仅能保住命,还能保住王子的身份。

  等到姬宜臼恢复王子的身份,姬伯服就把太子之位重新“让”给他,当一个“虽然我的爹娘都是作比,但是我是一个货真价实的好弟弟”。

  帮助别人来挖自己的墙角,姬伯服想了想,他要往别人眼里的圣贤进化了!

  是的,是圣贤,不是傻比。

  这个时代,就连周王室都出现了姬宫湦这种宠妾灭妻——虽然这么说对姬伯服的美人娘褒姒很不尊重,但是其实在很多人眼里,这就是事实——的倒霉孩子,就不要指望诸侯们有多少节操剩余了。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一直到春秋争霸时期,诸侯们强调的第一点依然是“礼”。

  为什么春秋时期的春秋五霸已经有了横扫大部分诸侯国的实力,依然只是“执天下之牛耳”,而不是覆灭其余的诸侯国,自己一统呢?为什么到了战国时期,列国之间的纷争才渐趋恶化呢?

  这些问题的答案已经很好找了。

  所以在春秋时期,依然存在许多贤名传天下的人物,大名鼎鼎的吴国季札就是一个,他爹吴王寿梦为了让他继位都要想疯了,他的三个哥哥为此抛弃了大周制定的嫡长子继承制,而选择了兄终弟及,到最后,他却依然固辞王位。为此,季札在天下的诸侯国中都受到了礼遇,待遇极高。

  姬伯服现在虽然是太子,但是总感觉有些名不正言不顺,要不是他哥自己作死泼了自己满身的黑水,姬伯服的太子之位就算有姬宫湦的鼎力支持也不一定会一直稳当下去。

  姬伯服已经打算好了,先保住便宜哥的性命,然后恢复他的王子身份,最后为父王废了元后和嫡长子的事情赎罪,把太子之位让回去。

  至于王后之位嘛,呵呵,申国都灭了,而且到时候姬宜臼造反的罪名应该会全部归咎于申伯,姜后怎么可能会再被立为王后?

  姬宜臼这个太子之位就算再次拿回来,会比当初他没被废之前更不稳当。

  而姬伯服,既赚了名声,又拿了好处,因为他谦让太子之位的举动,到时候他爹再怎么偏心,也不会有人指责他,反而会把这一切都当作是他爹给他的补偿。

  如果按照姬伯服的计划进行的话,那一切确实都很完美,但是问题是,总会在你不希望的时候出现意外。

  朝臣公审的日子到了。

  姬宜臼落魄地站在大殿中央,一言不发,最后坐在王座上的姬宫湦讨问再三,他才说了一句“我认罪”。

  姬伯服:懵逼·jpg

  哥,我的亲哥,你可别这样啊!话说这剧本不对啊!

  作者有话要说: 姬伯服,一个想当幕后黑手却当不了的男人……话说根据蠢作者的智商,儿砸的智商也就那样了or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