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采买
作者:茗荷儿      更新:2023-07-30 23:12      字数:3876
  得了赵元宝结算的利钱, 杨妡手头宽裕了许多,可想到隔天魏珞就要回军营当差, 心情就不由自主地低落下来。

  魏珞也是如此,以前一个人不觉得什么,成亲这几天,两人朝夕厮磨, 恨不能时时腻在一处, 再让他了无牵挂地离开,却是不能。

  临行那日,魏珞跟往常起了个大早, 杨妡也跟着起来,吃过早饭拉住魏珞的手, 泪水就忍不住落了下来, “阿珞,我舍不得你。”

  魏珞搂着她,怀里是她温软的身体, 鼻端是她馨香的气息, 入耳是她缱绻的话语, 这下总算明白了什么是“儿女情长英雄气短。”

  好容易鼓足勇气, 扳过她的脸, 对着她湿漉漉的眼眸, 柔声宽慰,“我很快就回来,没几天就过年了, 到时我再好好陪你。”

  杨妡点点头,勉强挤出个笑颜,“好,你走吧。”

  魏珞亲一下她额头,阔步离开。

  出院子的时候,稍微侧了下身子,正瞧见杨妡穿着水粉色倚在门边,恋恋不舍地盯着他的身影,魏珞心头一酸,再不敢回头,接过承影手中马鞭,大踏步地走到门外。

  杨妡怔怔站了片刻才转身回屋。

  魏珞不在,屋子好似空旷了许多,冷冷清清的。

  杨妡恹恹地,做什么都提不起精神。

  青菱是过来人,低叹声,端了热茶来,笑着道:“以往咱们府里采买都是管事们去办,我去问了泰阿,他也不懂得棉花布匹等物。既然先前都是张大娘经管着,不如还吩咐了她,让蓝蒲也跟着去,回头等熟悉之后再另做打算。”

  而且秋声斋下人才十几个,棉花布匹都不怎么值钱,即便当中有油水,也没有太多利。

  杨妡心不在焉地答应了。

  岂料,第二天张大娘去购置的时候,安平也跟了去,说要一道去参详下布匹的颜色。

  秋声斋基本没有客人上门,故而也没有正经门房,以往都是承影或者泰阿在前头做事顺便睃两眼。

  这次是承影在,他已知道张大娘要去买棉花做过年衣裳,连问没问就放几人出了门。

  张大娘带着蓝蒲与安平熟门熟路地到了白马巷子那间熟悉的店铺。

  进了腊月门,买布匹的人格外多。

  趁着伙计接待其他客人,蓝蒲打量了下四周。铺子不算大,东西却不少,大都是粗布料子,也有些细棉布以及质地并不算好的绸子缎子,密密麻麻地堆积在一处。

  很显然,是专门做得四周小户人家的生意。

  张大娘挑了两匹靛蓝色细棉布给承影等人,本打算仍在棉布里挑几匹颜色鲜亮的给丫鬟们用,安平相中了湖绿色的潞绸。

  她肤色白皙,穿什么颜色都好看,因前两次都做了粉色衣衫,这次就想换个颜色。

  湖绿色比粉色或者红色要便宜五文钱。

  张大娘乐得给魏珞省银子,就挑了四匹湖绿色潞绸和四匹姜黄色的棉布。潞绸用来做袄子,棉布用来做罗裙。

  蓝蒲听着两人商议面上有几分黯然,在杨府时,便是她们这种进府不久的丫鬟穿得也是上好的潞绸,而且每季都是两身,何曾有过这样斤斤计较的时候。

  杨妡更是,除了公中的定制,什么时候看到有时兴样子就会照了做。

  吃食上也讲究,早上吃酥酪,睡前喝羊奶,一年四季只要市面上有木瓜就炖了奶盅喝。

  可嫁到秋声斋这些天,杨妡没沾过半滴羊奶,就头两天吃了点新鲜菜蔬,其余时候吃的比下人好不了多少。

  想到此,蓝蒲不禁替杨妡抱屈。

  魏珞到底有什么好?

  相貌气度上远不如杨府几位公子儒雅,住处也不宽余,只秋声斋一处小小的院落,连间库房都没有,杨妡的嫁妆至今未能找到个合适的地方摆放,那些不常用的仍是盛在箱笼里。

  差事也不算好,半个月才能回一次,倘或家里有点变故能指望上他吗?

  唯一能算得上好处的就是家里人口清静,可还有个主不主仆不仆的平姑娘。

  平姑娘要是相貌差点也好说,偏偏长得极出色,又时不时在正房门口晃悠,那天都得见上十回八回的。

  青菱跟她们几人交代过许多回,要多提防平姑娘,万不能让她单独在魏珞跟前晃悠。

  蓝蒲左思右想觉得杨妡真是亏,正感叹着,冷不防发现街对面有个穿着佛头青夹棉袍子的年青男人,眼巴巴地盯着铺子这边,好像在等什么人。

  铺子里有好几个年轻姑娘与妇人,没准就有他的妻子在,蓝蒲便没往心里去。

  张大娘结了账,又将秋声斋的地址说给伙计听,约定好正午前将布匹送到,便出了门去买棉花。

  因为今年夏天雨水多,棉花吐絮不好,价格比往年贵了些,张大娘可着份量买了二十斤,也照样吩咐了伙计送货。

  从棉花铺子出来,张大娘道:“既然来一趟,顺便往菜市把这几天的菜买了,回头还得请了奶奶示下,把过年的东西也置办起来。”

  三人便又往菜市走。

  大冬天没什么新鲜菜,最多就是刚从地窖里挖出来的白菜跟青头萝卜,菜农怕冻了菜,筐子上面严严实实盖了层棉絮。

  然后零星有几把韭菜跟香菜,都贵得离谱,一小撮菜差不多要一百文。

  再就是各样干制的豆角、茄子、南瓜、黄花菜以及蘑菇等物。

  张大娘约莫着买了几样菜,看安平与蓝蒲手里都满满当当地,最后又要了小半扇肋排,用粗麻绳提着往回走,边走边叹气,“临近年关菜又贵了,前两天白菜是三文一颗,今天就四文了,还有这点韭菜和香菜,比肉都贵,要不是添个汤头用得着,真舍不得买。就两三天嚼用的东西花了四百文,照这个样儿,过年没个十两八两的下不来。”

  安平扫一眼蓝蒲,话里有话地说:“合家上下十好几口子等吃等喝,大哥俸禄再多也经不起这么些人花费。”

  蓝蒲笑着应道:“是啊,府里这么拮据,偏还有那些不明不白的人赖着打秋风。”

  安平怒道:“你说谁?”

  蓝蒲笑意盈盈地说:“谁心虚就是说谁。”

  安平还要反驳,张大娘没好气地道:“都少说两句,这是在大街上,多少人看着呢,爷的脸面都被丢尽了。”

  “还不是蓝蒲……”安平嘟哝着,忽觉膝头一酸,两腿发麻,身子不由自主向旁边倒去,膝头刚刚蹭着地面,一双大手紧紧地攥住了她的胳膊,“当心!”

  声音低沉温和,带着宁夏独有的口音。

  安平微愣,抬眸望去,对上一张清俊的男子面孔。

  那人约莫二十五六岁,肤色白净,眉似远山鼻若悬胆,深邃的眼眸里,满满当当全是她错愕的面容。

  目光相对的瞬间,男子目中闪过不容错识的惊艳。

  这还是她头一次在一个男人眼里瞧见自己,而且还是个陌生的男人。

  脸骤然热起来,心也跳得厉害。

  “你没事吧,摔着没有?”男子关切地问。

  “我没事,多谢公子相助。”安平连忙稳住身子,弯腰去捡掉落在地上的东西。

  豆角还好说,是用麻绳捆起来的,可包蘑菇的纸破了,蘑菇散了一地。

  安平正为难,男子已取出帕子铺子地上,极快地将蘑菇包起来递给她,“不知姑娘府上远不远,只能权且如此。”

  “不太远,”安平慌乱地回答,“多谢公子,可这手帕……”

  “一张帕子不算什么,姑娘扔了便是。”男子温雅一笑,抱拳朝安平一揖,又对着蓝蒲与张大娘揖了揖,再不多话扬长而去。

  蓝蒲瞧得清楚,男子正是先前在布匹铺子对面等着的那人。

  倒真是巧。

  张大娘盯着男子的背影看了两眼,回过头问安平:“好端端地,怎么就摔了?”

  “我哪儿知道?”安平拍打着裙子上的浮土,瞧瞧左右,地面非常平整,并无坑洼之处。

  心里也有些纳罕,可思及男子温文尔雅的气度,只觉得手里布包热得烫手,几乎都要拿不住。

  一边往回走,脑海里却始终回荡着男子低沉关切的声音,“你没事吧,摔着没有?”

  看那人打扮,穿一件佛头青缎面夹棉袍子,腰间束着靛蓝布带,上面挂着宝蓝色锦缎荷包还有柄象牙骨折扇。

  应该是个读书人,否则怎可能那般地儒雅斯文?

  而且,能穿得起缎面衣裳,家境肯定不错。

  安平从没接触过读书人,以前在村里,街坊邻居都是下地干活的农民,后来在镇远关,接触的都是上战场打仗的军士。

  到了京都,眼前能见到的三个男人也都是天天练习拳脚的武夫。

  这还是安平第一次见到戏台上唱过的那种俊俏小生。

  只不知他住在何处,若得有机会该把帕子还了才是。上好的细棉布帕子,哪能说扔就扔了,再说,没准他还用来擦过汗拭过嘴……

  安平恍恍惚惚地回到秋声斋,恍恍惚惚地将东西放到厨房,回了西跨院后掩上门,用了皂角仔仔细细地将那张灰色棉帕洗得干干净净,搭在了椅子背上。

  而蓝蒲则一五一十地跟杨妡提起采买的事儿,“……张大娘很节俭,东西都是精打细算了买,可又不是那种抠抠索索舍不得花钱的人,买的布匹和菜蔬都挺实惠,就是她毕竟上了岁数,我看她提着一颗白菜和半扇肋排就觉得吃力。”

  又提起跟安平的争执,“……分明是挤兑我们几个,可姑娘嫁过来吃的住的样样不比先前,已经够委屈了……”

  杨妡止住她,又将青菱与红莲一道叫来,问道:“你们也觉得我嫁给爷是受了委屈?”

  青菱沉默不语。

  红莲觑着杨妡脸色,又瞧瞧噘着嘴的蓝蒲,鼓足勇气“嗯”了一声。

  杨妡板起脸,郑重道:“我没觉得委屈,你们以后也不要说这话,如果你们觉得自己受了委屈,尽早说出来,或者放了你们自由身,或者仍把你们送回杨府。”

  “奶奶,”红莲红了眼圈分辩道,“如果只是吃住也就罢了,可凭什么一个不明不白的外人和个奴才家里的小丫头敢对奶奶无礼?早起时,那个平姑娘要跟着张大娘出门,我说要先请奶奶的示下才行,她张嘴就挤兑我。腊梅也在旁边帮腔,说平姑娘以前就常出门的。”

  杨妡抚额,片刻道:“我会吩咐泰阿,往后不管是谁出门都要拿了对牌才行,至于别的,等出了正月再说。”

  几人干脆地答应了。

  隔了两天,等安平再要跟着张大娘出门的时候,泰阿就拦住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