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生病
作者:茗荷儿      更新:2023-07-30 23:12      字数:4099
  安平睁大双眼, 粉面涨得通红,“凭什么不让我出去?你不就是魏大哥的奴才, 能管得了我吗?”

  泰阿面色平静不紧不慢地说:“不是我要管你,奶奶吩咐了,以后进出得有对牌,见牌放人, 没有对牌任谁都不能进出?”

  前天青菱跟她提过, 以后出门要经过许可,拿了对牌才能放行,安平根本不相信。

  她长这么大, 还是头一次听说出门得请示。

  上次魏珞让她少出门,也没说完全不让出。

  杨妡又不是魏珞, 她算哪根葱?

  所以安平根本没把青菱的话放在心上, 听说张大娘要买菜,急忙将晾干的帕子揣在怀里跟着出来了。

  没想到,泰阿跟门神似的把她拦住了, 而且毫不通融, 手中长剑横在门口, 俨然谁敢出去就得要了人命。

  安平冷冷地盯着他。

  如果是承影就好了。

  承影面皮薄好说话, 只要安平软了声音求上一求, 他肯定会答应。泰阿却不, 泰阿平常看着挺和气,但是爱较真认死理儿,顶不会变通的一个人。

  上次的葡萄就是, 满架子几十串葡萄,她就是剪下两串也少不了杨五吃的,何必呢?

  新仇加旧恨交织在一起,安平立时放了泼,冷笑一声,不管不顾就往外闯,只要泰阿一缩,她就赢了。

  岂料泰阿身姿笔直,横举的手腕一动不动。

  幸好安平还藏着些力气,及时收了脚,否则身上衣裳说不定就被剑刃划破了。

  而此时,蓝蒲与张大娘早就走远了。

  安平跺跺脚,不甘心地冲向正房与找杨妡讨要说法。

  刚进院子,被蓝艾拦住了,“奶奶正抄经,吩咐了不许打扰,平姑娘且回去,等奶奶有空了自会传唤你。”

  安平继承了宁荟的美貌和冲劲儿,却完全没有继承她的聪明,当即嚷道:“我就知道,她是心虚不敢见我,拿什么抄经当借口。”

  蓝艾眸中闪过一丝轻蔑,这个平姑娘还真把自己当盘菜,奶奶若不想见直接就说不见,何至于找借口。心里这般想,面上却不露,恭顺地笑着:“平姑娘有所不知,先前爷往西北打仗时,奶奶逢五就会茹素抄经,这几年一直没变……平姑娘若耐得住冷就在院子里等会儿,要是还有别的事忙就先请回去,奶奶已经抄了会子,想必过上半个多时辰就完成了。”

  安平探头往里看,见厅堂门口挂着石青色绣着腊梅的夹棉帘子,红莲低眉顺目站在旁边。

  红莲最是难缠,即便过了蓝艾这关,少不得还得被红莲阻拦。

  安平沉着脸嘟哝一句,“等你们奶奶抄完经,去告诉我一声。”

  不待蓝艾回答就甩着帕子回了西跨院。

  腊梅正坐在炕上翻腾针线笸箩里的碎布头,听得脚步声吓了一跳,忙解释道:“我袄子烂了道口子,看看姑娘这里有没有合适的布……姑娘顺道帮我补一下吧?”

  安平瞧她胳膊肘处果然被磨破了,便比着袄子的颜色找了巴掌大一块玫红色棉布,也没让腊梅脱衣裳,就穿在身上补的。

  不一会儿收了针,腊梅弯着胳膊瞧了瞧,笑道:“谢谢平姑娘……对了,你不是跟我祖母去买菜了,这么快就回来了。都买了什么好吃的,前天用骨头炖得干豆角真好吃,我还没吃够,祖母买没买肉骨头?”

  “别寻思了,还肉骨头,恐怕连丝肉星都见不到,奶奶今天要吃素。”安平没好气地说,“要是我跟着去的话,肯定就让张大娘买了,你年纪小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得多吃肉,可惜泰阿不让我出门,必须奶奶同意才行,谁知奶奶借口抄经躲在屋里不见人,也不知是真抄还是假抄。”

  腊梅满脸失望,“还是爷在家的时候好,祖母天天炖肉,熬骨头汤,现在三四天才能吃顿肉。”

  “谁说不是?”安平继续煽风点火,“往常你祖母就做给咱们几人吃,现在可好,张大娘得做十几个人的饭菜,上次出去买那些东西压得我胳膊都酸……那个吴嫂子倒是清闲,就只做奶奶一个人的饭,怎么就不叫她出去买菜?还有那个青菱和红莲,天天甩着手什么也不干。这也太不公平了,合着咱们就该累死累活地干?要我是张大娘,早就撂挑子不干了,先回家装病装上一个月,我看那些人动弹不动弹?”

  “对啊,”腊梅气呼呼地说:“真是太欺负人了,等祖母回来我就跟她说,让她装病。”

  “那还是别说了,张大娘最老实本分,肯定不同意,说不定还会骂你一顿。”安平摇摇头,“尤其进了腊月,正是忙碌的时候,家里离不开张大娘。”

  腊梅转转眼珠子,“那就更应该让祖母生病,好好歇着了。”

  安平看出她的心思,忙道:“你别乱来啊,快过年了,生病不吉利。”

  腊梅瘪瘪嘴,没作声。

  张大娘再想不到自己的孙女儿要算计着让她生病,她正蹲在鱼篓旁准备挑几条肥美的鲫鱼,回去之后让吴嫂子炖汤给杨妡喝。

  魏珞不耐烦挑鱼刺,以前张大娘极少买鱼。

  可青菱说杨妡不喜欢吃肉,鱼倒是愿意吃,既然魏珞不在家,张大娘就尽量照顾着杨妡的口味。

  菜市斜对面,有间小小的茶馆。

  说是茶馆,其实非常简陋,就只摆着四张桌子和七八个条凳,以供菜市的摊贩进来歇脚。

  茶叶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

  薛梦梧却不嫌弃,叫了一壶茶,坐在靠门的条凳上,默默地看着外面。

  先前他跟蔡星竹在马车里见过安平,当天他就回来找了成衣铺的伙计,可惜伙计说安平没在那里做衣裳,而是裁好了带回家做。

  他不死心,连着好几个月,隔三差五在白马巷子附近转悠,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上次终于被他等到了。

  他仔细瞧过安平的脸,虽然她五官像宁荟居多,但神情跟苏哈木颇为神似,而且右脸颊旁边也有颗朱砂痣。

  毫无疑问,她就是苏哈木的女儿。

  而且,他也问过铺子伙计,得知了安平的住处。

  苦苦寻找了这么多年,薛梦梧自然不能轻易放过她,但又不能打草惊蛇,得找个合适的借口带她走。

  薛梦梧最拿手最擅长的就是美男计,可以说是屡试不爽。

  尤其是对付蔡家姐妹这种对情~事似懂非懂的大家闺秀,或者安平这种已到适婚年龄却还没能成亲的女子,他有非常丰富的经验,足以让她们置家人与声誉不顾,跟他私奔。

  上一次是初现端倪,薛梦梧坚信自己肯定给安平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有了好的开始还不算,他已经有了下一步的打算。

  所以这两天,他天天耗在白马巷子,准备制造与安平偶遇的机会。

  所料未及的是,安平竟然没跟张大娘一同出来。

  见不到人,薛梦梧就无计可施了。

  如果是安国公府,因为安国公和府里几位少爷都是爱玩会玩的人,他凭借一手好琴艺轻而易举地打了进去。

  魏珞对吃喝玩乐不感兴趣,而且经常不在家,结交他并无多大用处。

  如果能有机会结识杨五姑娘就好了。

  薛梦梧脑海中顿时浮现出多年前在广济寺见过的那张略显稚嫩却不是精致的脸。

  蔡星竹说过,杨五本就生得一副好相貌,这几年长开了,而且又嫁为人妇,应该更漂亮了吧。

  最好能把她拢住,这样不但能勾着安平,没准还能从她那里探听到魏珞的事情。

  魏珞在五军营任职,对军中的动向肯定比蔡七知道得更清楚。

  可怎么才能接触到杨五呢?

  薛梦梧啜口已经半冷的茶,手指无意识地敲打起桌面……

  ***

  没两天就是腊八。

  瑞王府果然派人送来了腊八粥,还有杨姵写的一封信。

  信里没别的事儿,就说正月十五宫里设宴,然后十六那天他们有空,邀请杨妡跟魏珞一同到积水潭那边赏灯,李昌铭已经在醉仙楼定了雅间。

  正月十六朝廷还没开印,魏珞肯定能在家中。

  杨妡立马写了回信答应此事,交给来人带了回去。

  秋声斋也熬了腊八粥。

  杨妡没打算往王府送,即便送去那边也不会吃,便只给杨府还有杨婉、杨娇家里送了,顺道还送了年节礼。

  杨婉跟杨娇也都回了腊八粥和年节礼。

  杨府却只回了腊八粥,又过两天,晨耕驾着马车来送礼,素罗也跟了来。

  两人进来跟杨妡磕了头,晨耕与泰阿他们一道搬东西。

  素罗则笑盈盈地回道:“今年庄子上送东西来得晚了,昨儿才到。大夫人把你头一次当家过日子,身边又没个能帮衬的人,所以把各样东西都分了些过来。过两天太太田庄也会送年礼来,到时再送来。”

  说话的时候,泰阿等人已源源不断地搬了各式坛子罐子篓子袋子进来,摆了满满一地。

  杨妡看着瞠目结舌。

  素罗笑着指了几个陶土坛子,“里面是腌制的豆角、萝卜还有黄瓜”,又指着两个粗瓷罐子,“是三少爷送来的虾酱和咸鱼,虾酱用来炒鸡蛋、炒白菜都极鲜美,咸鱼加点豆油与萝卜干一道蒸着吃也很下饭”,然后指着靠在一起的好几只布袋,“里面胭脂米、碧梗米、糯米、江米还有些黄豆绿豆,反正各样都有。大夫人说一家人没那么讲究,就没写礼单,姑奶奶得空让青菱她们理一理。”

  杨妡感慨万千,对素罗道:“回去替我给祖母和伯母好生磕个头,我娘身子还好吗?上次见她精神有些恹恹的,她说夜里没睡好。”

  素罗脸上露出古怪的笑,犹豫会儿才期期艾艾地说:“那个……本来太太说不用特意提起,可姑奶奶既然问,那个,昨儿太医刚来诊了脉,说太太有了。”

  “啊,真的?”杨妡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嗯,”素罗点点头,“太医说的清清楚楚,是喜脉,快两个月了。”

  杨妡大喜过望,笑道:“要是再生个弟弟就好了,妹妹也成……我爹肯定高兴坏了。”

  “可不是?老爷当场就想散银子,太太死活拦住了,说月份小不能张扬。其实,太太是难为情,如今孙子都有了,她又怀了孩子,到时候做叔叔的比侄子还小。”

  杨妡笑道:“这有什么?多子多孙是好事啊,正好嶙哥儿也长大了,不那么黏人了。”

  “老夫人跟大夫人也这么说,老夫人还特意把大厨房那个曲嬷嬷送到二房院。”

  曲嬷嬷造得一手好汤水,最会调养人。

  杨妡点点头,吩咐红莲包了个极大的封红给素罗,“好生伺候着太太,告诉她别想太多,养胎为主,要是伺候好了我还有赏。”

  素罗乐呵呵地谢了赏,告辞离开。

  杨妡看着满地的东西,想着二房院又要添丁,心里忍不住的欢喜,告诉青菱道:“把东西理一理,米面等物放到厨房,一时半会儿用不上的就收在东跨院,有什么想吃的捡几样让张嬷嬷做了吃。”

  青菱也跟着欢喜,与红莲跟蓝艾一道该造册的造册,该登记的登记。

  正忙碌着,吴嫂子匆匆走进来,急切地道:“张大娘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