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老家巷子
作者:轻云上      更新:2023-07-31 00:16      字数:3598
  冯查凭着记忆带江迟玥二人,磕磕绊绊找到当年江家的院子。

  按照江母的说法,当初江母生下江迟玥,街坊邻居指指点点说了不少闲话,老爷子为了给江母和孩子一个好的生活环境,托人调了工作,一家人很快就搬了家,这边的院子挂上锁,走的时候也就关系亲近的几家人知道。

  后来江迟玥六七岁时,家里情况好了不少,老爷子和江渔两人工作,养活一个孩子不成问题,可惜天有不测风云,老爷子一场风寒没扛过去就跟着去了。

  江渔按照老爷子的嘱咐将老人家和江母合葬,后来有了更好的机会,江渔最终在清河市某学校当音乐老师,算是定居。

  在此期间,由于种种原因,江母从未有机会带江迟玥回过老家。

  仔细算起来,这是江迟玥第一次回来。

  小县城这几年发展的不错,跟来的司机解释:“听说这一片也是打算拆迁的,这种上世纪的原始风味,怕是留不下多久了。”

  确实,一路行来,高楼林立,周围都是大大小小的街道,路过的商业街看起来也很热闹,农贸市场更是有烟火气,直到进了这片巷子,才把人从热闹的街市拉回一切都感觉很慢的小巷子。

  司机说:“这一片现在住的也就是老人,年轻人几乎都在外地打工,有能力的也都在外地买房,只有一些念旧的老人不愿意离开,拆迁补偿款还是很可观的。”

  冯查就带着江迟玥,手里牵着元宝,回忆着给两人讲以前的事,自从进了这个巷子,模糊的记忆扑面而来,以为淡忘的过往,轻而易举挣脱缰绳一泄而出。

  让他眼眶湿润。

  冯查指着巷子左边的门口放着一口缺了口的大水缸的人家说:“这家的阿婆做的葱油饼是巷子一绝,每回都要做好多,巷子里的嘴馋的孩子一闻到味儿,就趴在他家厨房门口流口水,不愿意离开,还有这水缸,以前谁家做饭没水了,就提着木桶直接在这儿接水,这家以前的老爷子是附近有名的勤快人,除了刮风下雨,几乎一年无休的,一大早就起来去巷子口给水缸挑满水。”

  又指着两边的几颗银杏树:“这些树当年还没这么高,当时有皮小子无聊,在树干上划出各种‘作品’,被家里长辈揍的屁股开花,惨叫声能传到隔壁巷子里去。”

  听冯查说他过去的事儿,低头一瞧,元宝有些累,正用手擦脸上的汗,江迟玥弯腰抱起元宝,孩子今天格外的沉默乖巧,被爸爸抱起来,无声的环着爸爸的脖子,脸埋在爸爸脖颈间不说话。

  看冯查神色恍惚的回头看他,江迟玥上前,轻轻伸手,用另一只手握着他的手。

  冯查愣了一下后,就紧了紧手。

  父子两人进行了一场无声的交流。

  冯查在这里满打满算住了不到两年,但好似在这条巷子里有无数美好的回忆似的,总也说不完,尤其说到哪家的什么东西格外好吃,格外香,他在国外有时候突然想吃这一口,就找了很多大厨,最终也没做出那个味儿。

  尤其他形容的那个东西啊,简直堪称舌尖上的巷子,让江迟玥都忍不住怀疑,自家老爸的回忆滤镜会不会太厚了。

  元宝也精神了许多,睁着水灵灵的大眼睛,很天真的问冯查:“爷爷,真的这么好吃吗?”说完还可疑的咽了下口水。

  冯查这才意识到什么,好笑的摸摸元宝的脑袋:“是不是饿了?”

  正在这时,旁边院子传来一个苍老但爽利的声音:“哎呦,这不是老江家的小玥吗?你回家给你姥爷扫墓吗?快快快,你家老房子一时半会住不了人,先进婶儿家喝口水,啥时候来的啊?饿了吧?这就让你叔上外面买菜去,中午就在婶儿家吃饭!婶儿做的油泼面可好吃了,就给你做这个!”

  不由分说的拉江迟玥往家里走。

  还吓了远远跟着的司机一跳。

  乡下人对亲戚的热情,没见过的人一定不敢想象,不管家里过得如何,客人来了一定要拿出最好的款待。

  进了正屋让座,呼啦啦的就端上来一桌子水果干果点心饮料,还贴心的给摸摸元宝的头,安慰似的:“小孩子多吃水果,都是新鲜的,听说饮料喝多了对小孩子身体不好,奶奶家里水果都是自家种的,可甜了!”

  直到这时,三人终于迷迷糊糊反应过来。

  江迟玥给双方介绍:“婶儿,这是我爸,就是当年住咱家隔壁的。这是我闺女,元宝。”

  又给冯查介绍:“爸,这是江家婶子,这边的老街坊了,”说完又特意补充“当时妈妈的丧礼,就是婶子带人帮着打理的。”

  冯查的态度瞬间就诚恳热情起来,握着老人家的手连连感谢。

  老人家活了一辈子,大风大浪的什么没见过,既没问当年的事,也没问当时江母去世,怎么不见冯查的人影。

  只愣了一下,就轻轻握着冯查的手,仔细打量他的神色,好半天才确定:“没错,是冯家小子,当年半大小子跟在咱们巷子小孩儿身后玩儿,一看就斯文的很,大家都说你以后是个有大出息的。”

  也不多说以前的事,转而又说:“回来看看也好,回来就好,老江两口子知道了,也该高兴的”,这时门外传来一声大吼:“老婆子,好不容易小孙子送去学校我才松快几天,你又给我找事?电话里也不说清楚到底是什么事!”

  江婶儿二话不说出了屋子,站在屋门口双手叉腰对着院子就喊:“还啥事儿?孙子不是你自己愿意帮着带的?回头又抱怨上了?行了,我今天不跟你吵,咱家小玥回来了,你赶快去买菜!上他三叔家买,他们家的菜新鲜,不打农药!”

  两人声音大的隔壁院子都能听见,这就是常态。

  不一会儿,就又有几个老头儿老太太闻声而来。

  江迟玥又给双方介绍,总之,来的人,几乎都是江家人,这一片或者说整条巷子,都是江家宗族,上了年纪的喊人家江叔江婶儿,江爷爷江奶奶总没错。

  当初,江母的丧礼上,来的就是这些老人带着家里的晚辈,把江母的丧礼办的风风光光的。

  当时江迟玥才穿过来,脑子不太清明,对这里的风土人情也不甚熟悉,当时就一个想法,先办好江母的身后事,当然,这种事他一个人处理不来,那怎么办呢?自然而然的,他就想到了宗族,族人。

  于是一个电话打过去,这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带着家里能担事的年轻人,风风光光的处理了江母的身后事,来回车马费食宿费,都没跟江迟玥多提一句。

  想来也是看他可怜。

  那时还有老人询问江迟玥:“咱们江家是有祖坟的,你姥爷姥姥都葬在那儿,四时八节的好歹还有人祭奠,咱们这些老头子的念想,可不就剩下身后事了嘛!现在这些年,也没那么讲究了,把你母亲一个人留外边儿大家伙儿都怪不落忍的,你要是想让你母亲进祖坟,叔去和大家伙儿说。”

  江迟玥虽然当时拒绝了,因为江渔生前就给她自己看好了墓地,但他私心里,其实更想让江母进祖坟的。

  也是因为这些,江迟玥在很快就赚钱后,也没忘了老家这些人。

  因此,周围一听说江迟玥要回来,才能有这么多人围过来。

  江迟玥大概给冯查小声解释了前因后果,冯查无声的拍拍江迟玥搭在膝盖上的手。

  江婶儿去厨房做饭了,看外面天气好,来的人也不少,江迟玥也不见外的直接搬了家里吃饭用的凳子,小马扎到院子请大家坐,看凳子不够用,这些人非常自觉地从隔壁人家又搬过来一些。

  院子瞬间呼啦啦就做了将近二十号老人。

  江叔搬出来两个小炕桌,摆上瓜子茶点,一下就有了忆青春茶话会的气氛。

  冯查和江迟玥被围在中间,这个对冯查说:“小冯你生了个好孩子啊!以后老了也是个有福气的!”

  冯查还是第一次被人用这种方式夸奖,感觉,还挺,微妙的。

  那个说:“小冯啊,小玥是个有良心的孩子,赚了钱也没忘了咱们,去年帮巷子里的年轻人介绍工作,还给那些搞农产品种植的牵线搭桥,介绍买家,费了心了!”

  就有人说:“嗨呀,小玥你不回来奶奶最近也要给你打电话的,你不知道呀,咱家小军啊,上次你给介绍的那个工作,人家老板说他能干,要给加钱让当什么主管,但小军性子倔,说是什么搞清楚了人家的经营模式,拉着一起的几个孩子出去单干去了!说是给人打工不如自己当老板爽利!怎么劝都不听,你说这事闹的!”

  这事江迟玥知道,这小军是个有想法的,当初和江迟玥说的时候,就说他想做一番事业,目的非常明确,而且还有了目标,非常看好现在三线城市的家政行业,江迟玥也没糊弄人,托关系送人去了一家业内有名的家政公司。

  果然,才多久,就能出来单干了,上次给江迟玥打电话,还是一周前,江迟玥说他:“有难处只管开口,创业难,我能理解,别客气。”

  人也是个硬气的,愣是插科打诨:“玥哥,您别操心了,等我这边做出成绩了,您就等着躺着收钱吧!”

  愣是要把江迟玥借他的钱给算成股份。

  江迟玥就笑着和老人家说:“奶奶,这事儿我知道的,您就别操心了,有我看着呢,没事儿啊!”

  老人家神色立马就缓和下来了:“奶奶就怕他出去赚了几个钱,生出不该有的心思,你这么一说奶奶就放心啦!”

  立马就有人说起自家的事,冯查怀里抱着元宝,给元宝剥花生吃,隔壁婶儿自家种的花生,味道正的很,元宝吃的也香。

  看着院子里小二十号人,冯查心里又是自豪又是酸涩,儿子在他看不见的地方,长成了比谁都优秀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