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贪墨
作者:宣蓝田      更新:2023-07-31 00:12      字数:4514
  三月初二, 当夜子时,正是万籁俱寂之时。

  程家书房里却亮着灯, 程国丈和两个嫡子静静坐着, 皆不言不语。程实甫和程实震没有父亲那么沉得住气,时不时还朝门外望两眼, 不知在等什么。

  分明是夜深人静之时, 院子外却忽然传来一声慌慌张张的高喝声:“老爷,不好了!咱的私库起火了!”

  程实甫和程实震心口一咯噔, 扭回头来低声唤了一声“父亲。”

  程国丈低低“唔”了一声,面上神色晦暗不明, 他慢腾腾地穿起外衫, 双手负在身后走了出去, 说:“你二人跟着来吧。”

  说起程家宅子,里头有两个禁地,其一是元配老夫人病逝之处, 那个院子里三间屋,一到夜里就阴嗖嗖的。如今的老夫人刚过府时在里头住过半月, 总说闹鬼闹鬼,只好换了个住处。

  二来就是程老爷的私库了,程家上下都知道这私库里边装的全是老太爷到处淘弄回来的精贵玩意, 古玩字画什么的,是老太爷一生积蓄所在。至于这私库到底是什么样的,这回总算有幸见识到了。

  程管家慌里慌张地喊着:“快来人!把偏院的嬷嬷丫鬟都喊起来去井里打水,快救火!”

  他话音刚落, 却见自家老爷摇了摇头,眼前烈烈大火,照得老爷眸底灼灼发亮。管家听到自家老爷说“不必救火”,当下大吃一惊,忙问:“老爷您是不是糊涂啦?这是您的私库啊!”

  程国丈老神在在地扯了扯唇,侧耳听着府门外兵士跑动的声音越来越近,叫下人搬出了一张太师椅,面朝西面坐下,一瞬不瞬地望着漫天的火光,眼底一片晦暗。

  在北城值夜的武德卫来得很快。京城的宵禁从子时到次日寅时正,这会儿夜深人静,程家宅子却是火光滔天,一眼就能瞧个分明,值夜的武德卫正是精神抖擞的时候,飞快地赶来救火了。

  这夜里有一阵东风,风助火势,程家的屋舍又是一间连着一间盖起来的,大火很快从私库延向了西边宅子。侍卫不敢离火场太近,等到火被扑灭时已近黎明,西宅烧成了一片废墟。

  程家原本只有一个宅子,邻居都是朝中官员,后来因人事变动,程国丈陆续把东西两处宅子都买了下来,打通成一个了。

  正宅住家中长辈,东宅住子孙,正宅的私库与西宅相连,这被火烧没的西宅里头住的是仆妇和不受宠的姨娘,约莫三十来人,逃出来的没几个。清晨时只找出来一具具焦骨,抬出来一个个摆在路边,上头盖一层白布,仆从连看一眼都胆寒。

  而众人分给她们的视线少得可怜,转而关注起另一件大有文章的事——程国丈私库中珍藏的字画都被烧没了,却留下了好多古玩的遗骸,尤其玉石比铜铁还要耐烧,一晚上也没烧熔,明眼人略略一瞧,样样都是价值千金的宝物。

  没被烧干净的古玩拿到朝廷上,令百官哗然,心知国丈怕是要遭。官员家中的开支都在账面上写着,每年宫里要派人去查一回,这样的私库露在人前,脱不开一个“贪”字。

  晏回把玩着放在自己案头上的奇玉,面上冷意更甚,沉声道:“令金吾卫去程家抄家,朕倒要瞧瞧还能搜出什么东西。”

  跪在地上请罪的程国丈气血上头,竟当朝站起身来,指着龙椅上的晏回怒骂一声:“逆子!”

  殿上百官大惊失色,忙劝道:“国丈爷不可啊!”

  “您说什么胡话呢!陛下恕罪,国丈爷是糊涂了!”

  晏回眼角眉梢不动,把为程国丈求情的几人先记在了心底,冷冷掷出一个字——“抄”。

  “逆子,家门不幸啊!”程国丈一个趔趄栽倒在地,抽搐了几下,人事不省了。

  百官哗然失色,几个太监将人抬去后殿,叫来太医一诊治,竟是中风之象。

  太医意思意思给扎了两针,严肃地摇了摇头:“陛下,程国丈年已六旬,心肝火盛,昨夜里外染邪风,今日又当朝惊厥,以致半身不遂。这是慢病,要治好起码得花个十年。”

  言下之意就是十年内就是个废人了,再想想程国丈的年纪,这辈子别想站起来了。

  得闻此事的太后浑浑噩噩一上午,问了太医好几回:“当真是中风了?半身不遂了?今后再也好不了了?”

  “这……”太后娘娘的问话里不掩欢喜,太医不知该怎么答才好。按身份吧,程国丈是太后娘娘的生父;按人情吧,太后娘娘厌恶程家,京城无人不知。

  晏回叫那出了一身冷汗的太医下去了,这才说:“母后放心,院正带着几位太医诊治,都是如此结果,绝无误诊。皇儿把国丈送回了程家,听宫人说站在前门就能听到后院女人的哭声。”

  “竟真的,中风了。”太后好半晌没眨眼睛,直到眼睛酸涩时才揉了揉,心口一阵热,一阵凉,脑子里乱成了一团浆糊。许久之后才唏嘘道:“你祖母是被他和那老妖婆活活气死的。那么多年对我不闻不问,待我及笄,又百般算计我的婚事……”

  太后说半截顿住了,忽然发现这些年代久远的事她都快记不清了,又拣着印象深刻的几件说:“可还记得你父皇御驾亲征的那回?他受了重伤,一个月没能起身,你父皇怕自己熬不过去,这才写了传位诏书于你。那时皇儿你年仅十五,难以服众,朝中叫你父王退位让贤的不在少数,百官之中竟有三分之一的都举荐程老贼。”

  太后语气恨恨:“那时母后掐死他的心都有。再有,你即位后多年无子,京城中废帝另立的传闻也时常冒出头来,似乎也有程老贼插手。”

  “母后跟他斗了半辈子,却从没抓住过程老贼的把柄,只能不让程家子孙入朝堂。后来这宫里宫外只要一有坏事发生,母后就最先往他头上想。有的时候母后也分不清自个儿是恨他恨得厉害,把所有坏事往他头上安,还是冥冥之中有天意告诉我,坏事就是他做的。”

  晏回笑了笑:“如今母后再不必为此挂怀了,祖母在天有灵,也能畅快一回了。”

  太后又静默一会儿,想起来件要紧事,“那程家子孙该如何处置?”

  “如今赃款还没清算出来,儿臣想着当按律处置,贪得少则贬为庶民,贪得多则流放边疆。母后的意思是?”

  太后静思半晌,压下心底的两分不甘,点点头说:“母后也觉得如此最为妥当。”

  唐宛宛坐在下首乖乖吃水果,一直没插话。待回了长乐宫,她挥退丫鬟,又关上门窗,这才神神秘秘地凑上前来问:“陛下你老实说,是不是你叫人放的火,你不是一直看程家不顺眼,最近一直想收拾了他家么?”

  从年后开始查的江南盐税贪墨一案已经有了些眉目,是晏回叫潜渊阁新臣暗中查访的,从江南道查起,抽丝剥茧一路查到了京城,京城几户世家都被扯下了水,程家便是其一。晏回想将朝中贪官一次查个明白,只是陈年烂账不好查,这些日子又有匈奴火器一事阻了一阻,贪墨一案进展慢了些。

  如今程家这突如其来的一把火,倒让时局一下子明朗了不少。

  “不是朕叫人放的火。”晏回翘了翘唇角,气定神闲道:“朕要是知道这么做能气得他半身不遂,早就派人去烧了。”

  程国丈是陛下亲祖父,这大逆不道的话把唐宛宛逗笑了,很快她又止住了笑,惴惴问:“我这样幸灾乐祸是不是不好?程家被烧死那么多人,我该哀叹惋惜才对,万一晚上做什么噩梦就不好了。”

  身为程国丈亲闺女的太后和亲外孙的晏回都不哀叹惋惜,她惋惜个什么劲儿?晏回一把搂住她的小蛮腰捞进怀里,低低笑说:“那今晚朕抱着你睡,有真龙之气伴身,牛鬼蛇神就不敢近前了。”

  程家抄家当日,京城来看热闹的百姓不少,把这一条街围了个水泄不通。路边瞧热闹的百姓聚在一块闲唠:“好家伙,我都已经数了三百多抬,这可比当初皇后娘娘入宫时的嫁妆还要多出两倍之数。”

  “这程家当铺怎么就成了洗钱的地方了?当初我当了家里祖宗留下来的一块玉,活当,当了二两银子,赎回来的时候也不过是二两多一串铜钱,比别家当铺还便宜呢些。”

  “嗤,人家贪的是大件,谁能瞧得上你那二两东西?”

  “程家当铺在京城开了六家呢,要是有问题,哪里能开得了这么些年?”

  角落里停着一辆不起眼的马车,唐宛宛竖着耳朵听着车外百姓的唠嗑声,正好听到了这句,好奇地问:“陛下,程国丈到底是怎么贪的?”

  晏回说:“京城的官员大多是雅贪,送东西的时候少有人送真金白银,容易被查住,所以送些贵重字画,前朝名士字画、古纂奇刻往往价值千金。可程家不一样,程国丈此人有口皆碑,他在这个位子上呆了二十七年,自母后入宫后再没升过官,近三十年从没收过任何人的礼。程国丈自己从来不过寿,就连家中子孙办喜事也从不收礼,带了礼去的都不能入程家门。”

  “京官中开当平铺的也有四五家,每月的账面都会严查,当铺不得超过五分利。可查得再精细,也耐不住人家有那门路。以前朕一直抓不住他的把柄,这回方才知道其中关节。”

  唐宛宛心里跟有猫爪子挠似的,连声催促:“陛下快说。”

  “这回是审问程家当铺掌柜时才知道的。”

  知道宛宛脑子笨,晏回打了个比方:“假设想要行贿的官员有两个,头一人派小厮进铺子,进门时小厮怀里揣着一件价值千金的古玩,进了当铺把这件宝贝以几两银子的低价当出去,拿价值千金的东西换了几两银子,当铺的账面上就记——后唐白玉貔貅仿品,做工粗糙,死当,三两收。”

  唐宛宛瞠目结舌,又听陛下说:“真品去哪了?自然是由程国丈收了。之后程家叫匠人仿着白玉貔貅做出一件赝品来,再放到当铺之中去卖。”

  “想要行贿的第二人让小厮拿着万两银票去当铺里买这件赝品,账面上记——后唐白玉貔貅仿品,做工粗糙,四两卖。而行贿者带去的万两银票都进了程家口袋。如此一来,不光账面上查不出来,银子和真品还都进了程家宅子,赝品也转手出去了,当真是一点破绽都没有。”

  唯一遗憾的是这一场大火烧没的家产到底值多少,却是没人知道了。

  最后从私库的遗骸中清算出来的家产仅有八百万两,贪污的罪名是跑不了的,可按盛朝律法却远远够不上诛族。再者说,程家身为太后娘娘的母家,抄家可以,灭族是一定不行的。时下重孝道,晏回身上到底流着着程家一半的骨血,若是违背律例就为将外祖家灭族,能被天下文人指着脊梁骨骂一辈子。

  何况当初抄德妃母家魏家时,抄出来四千万两,都仅仅是将魏家子孙贬为庶民而已。有先例在前,这回也不能越过去。

  此时的程家一片死寂,长子程实甫进了卧房,挥退了所有仆从,他走到床前探身轻轻拍拍国丈爷,好半晌也没能把人叫醒。

  程实甫微一思索,从袖中掏出一只小瓶,倒出一颗药丸子,掰开父亲的嘴往他舌根下塞进去了。

  “咳咳。”程国丈头疼得厉害,他甚至意识不到自己这会儿口眼歪斜,短短几个字都有口涎从嘴边往下淌。程实甫凑到他耳边,低声问:“父亲,您要说什么?”

  “抄家……的人,都、都撤走了?”

  程实甫低声说:“后院的地皮翻了三尺,没翻出东西来,兵士撤走了,可整个宅子都被严严实实守起来了,怕是要将咱们拘禁到死。家中奴仆都被带走审问了,不过他们都不是近身伺候的,问题不大,女眷那边早早就交待过了,父亲放心。”

  程国丈深深喘了两下,又问:“西院……”

  程实甫低笑一声:“父亲神机妙算,西院只逃出来几个仆妇,剩下的都张不了嘴了。”

  父子静默许久,程国丈右半脸皮跳个不停,没再开口。

  “爹,咱们程家完了。”程实甫开口这么说了一句。家被抄了,父亲中风了,还死了两个姨娘,他说这话时本该是极痛心的,可面上表情却与此情此景大相径庭,眼底有一丝幽光灼灼发亮。

  “喊人来吧。”程国丈恹恹闭上了眼,把舌下那颗微微发苦的药丸子慢慢含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