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张氏女(上)
作者:欧阳肖邦      更新:2023-07-31 03:25      字数:3341
  第五十七章张氏女(上)

  宁王朱权是一个极其有政治抱负理想的有为青年,虽然他远离储君之争, 但这并不代表父皇对他不宠爱不偏袒, 从封与他藩国的战略位置就可以看出,朱元璋对他其实是抱以厚望的。

  朱权自就藩以来就极其忙碌, 每岁季秋,诸位塞边的藩王都会奉朝廷之命搞联合军事行动, 震慑北元残余势力。联合军事行动最开始由秦王与晋王领导, 但由于此二王在藩国中多行不法之事,再加上燕王军事能力极强, 数次北征总能旗开得胜,所以联合军演的领导权逐渐由燕王掌握。朱权就藩之后, 便立即加入了此类军事活动。他自幼聪慧,就藩前又经过专门的军事训练, 没用多久, 便在实战与防务行动中证明了自己的将帅才能。

  除了军事活动,朱权由于兴趣爱好广泛,读书, 音乐, 访道也占据了他大量的时间和经历, 故此自成婚之后,虽然二人并未行男女之事, 做真正夫妻,但是却相敬如宾。他去忙军国大事之时,她亦要处理王府中的琐事, 待他归家之时,她便早已备好热腾腾的饭菜,他在书房苦读之时,她亦陪在他身边读书写字,她很喜欢宁王府的书房。朱权向来是好学博古,诸书无所不窥,在他就藩之时,朱元璋便赐予他大量的书籍,那个年代印刷业还不是很发达,书籍是有钱人才能享有的特权阶级产物。

  宁王府的书房布置的极其雅致,书房靠墙处有一个画屏,屏前是一个黄花梨木雕花书案,案上摆放着文房四宝,砚台是上品端溪石所制的龙纹砚,石色深紫,温润如玉,研磨无声,发墨而不坏笔,此真为稀世珍品。笔则多是上好的湖笔,多以斑竹做笔管,最是雅致。有时朱权在写字时,徐妙锦会在一旁帮他研磨,在二十一世纪,由于他们写字都不再用墨这种东西,所以她对墨的好坏不是很了解。真正上手研好墨了,她才发现原来这上等的好墨,竟是这般质地轻盈,墨色清新,闻之无香,上好的墨流传数百年,仍墨色如漆,神气完好。

  书房两侧布列了几排长长的阁架,上面放着各类书籍,都是按照不同的分类规整好的,很是严谨。无事之时,徐妙锦也会在这里流连,看看有没有自己感兴趣的书,拿出三两本研读一二,毕竟这没有网络的古代,读书是最能打发时间的消遣。

  书房中亦有一个雕刻着方胜和象眼图案的郭公砖琴台,郭公砖为空心砖,利用其中空共振可使琴声更为响亮。那把名为“石涧敲冰”的古琴就放于这琴台之上,夫妻二人时不时会相互切磋琴技,却也不亦乐乎。

  “那娜仁妈妈是自打夫君就藩便来宁王府做事的吗?”一日夫妻二人闲来无事,便在书房中品茶赏乐,徐妙锦便趁此机会试探地问道。

  “娜仁啊,她是王府三护卫中一个名叫巴音的千户推荐的,娜仁曾经是他的奶娘。”朱权不知徐妙锦为何突然问起娜仁之事,只是微笑着如实答道。

  “巴音……可是上元节宴会上,呼麦助兴的那个蒙古人?”徐妙锦听闻这个名字绝对耳熟,她努力思索着上元节宁王府宴会上,宁王朱权身边的那几个千户,对这个巴音印象却是颇深,因为她觉得此人,眉宇间透着一丝燕王朱棣的影子。

  “正是此人,此人原为朵颜卫中一百户,因一次塞外作战中,曾替我挡过一箭,我从此便与他结为莫逆之交,擢升他到王府三护卫中做千户了。”朱权微微一笑,回忆道。

  “看来此人确实有情有义之人,只是那娜仁妈妈……长相却酷似我在北平识得的一位旧人。”徐妙锦思索片刻,还是说出了心中想法。

  “哦?竟有此事?那是怎样一位旧人?”朱权好奇问道。

  “哦……其实也没什么,只是燕王府中一下人,想来是我多虑了……”徐妙锦话到嘴边,却又不想再谈及此事,旋即又笑了笑,转换话题问道:“听闻夫君近日在整理北曲杂剧曲谱,不知这大宁城内可有善歌之士能吟唱这曲谱?”

  朱权一听她问起太和正音谱之事,便一下子起了兴致,兴奋说道:“有一人名叫李良辰,乃是大宁本地人,其音属角,如苍龙之吟秋水。听闻此人此前在军中唱歌,当时三军喧轰,万骑杂沓,这位李良辰歌声一出,三军将士无一不侧耳倾听,众人皆默然。”

  徐妙锦睁大了眼睛听他如是说来,便也不觉来了兴致想听这李良辰唱上一曲,便问道:“那这位李先生,现在人在何处呢?”

  “大宁城中有一雅集馆,名为竹轩楼,听闻那李良辰与其妹妹就在那竹轩楼中卖艺。”朱权娓娓说道。

  “如若得空,夫君可否带我去那雅集馆见识一二?我在这王府之中,日日管这些琐事,甚是闷得慌,想不到大宁城地处北疆,却有这等风雅之地。”虽说嫁人之后的徐妙锦不似以前那般傲娇任性,但那好动的性子,却是一时半会也改不了的。

  “择日不如撞日,明日我便带你去,可好?”朱权一向对她要求的事情从不会说一个不字,从小便是如此,此刻亦无需她软磨硬泡,她自知朱权定会欣然答应。

  徐妙锦嘴角一歪,便是甜甜一笑,轻轻点头说道:“哥哥从小就待我这般好。”她心中其实是被暖到的,只是那人在她心中已是根深蒂固,她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愫不去想他。

  这会江南应该已经入春了,大宁城却仍飘着星星点点的雪花,马车从宁王府中驶出,朱权为徐妙锦披了一件上好的貂皮大氅,裹在其中竟感觉不到一丝寒意。他们相视一笑,眉宇间尽是温情流露。

  竹轩楼位于大宁城中心偏西,那里商业繁华,整条街都是蒙古人与中原人互市贩卖各种土特产的铺子和摊位,如今这风雪天,却一点也没阻碍的了人们上街购物的欲望,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男女老少三五成群,谈笑风生,好不热闹。

  竹轩楼共有三层,楼下为敞开的大厅,楼上却为隔间的雅座,雅座内布置精美,有上好的熏香与茶具。朱权想必是这里的常客,他拉着徐妙锦的手,径直走向楼上雅间,刚刚坐定,只听得店小二忙赔笑说道:“哟,爷您来了,今日真是不好意思,李先生和李姑娘正在隔间演奏,您怕是要等上一会了。”

  “无妨,无妨,我们本就是来赏雅乐的,既然有人亦与我们志同道合,那为此伯牙子期等上片刻又有何妨呢!”朱权说罢,侧头看了看身边的徐妙锦,徐妙锦微微颔首表示同意。二人便点了一壶茶,开始茗香品茶起来。

  本是春寒开窍之际,桌上的梅瓶中都插满了梅花,淡淡的茶香伴随着幽幽梅香,却也是难得的自在惬意。

  正在二人品茶赏梅之际,忽听闻外面传来一阵吵闹之声,像是从隔间楼道中传来的,二人本不想理会,可是此刻又听闻有一女子的哭声,便从隔间走出来想要探究一二。

  只见楼道中一位抱着古琴的女子,满脸泪痕,旁边是一个书生打扮的柔弱男子,手中执着一只玉笛,朱权定眼瞧了瞧,那二人正是李良辰与其妹。

  这时只听得一个醉醺醺,口齿已经不太伶俐的大汉指着那哭泣的女子道:“臭娘们,大爷是给你脸,这二百文定宝钞甩你脸上,买你一晚够本了吧,别给脸不要脸!”

  李良辰忙挡在妹妹身前赔笑道:“这位爷,真是不好意思,我兄妹二人是出来卖艺的,这竹轩楼的规矩,向来是卖艺不卖身。”

  那大汉后面还跟着两个小厮,走上前来一把推开了李良辰,李良辰本不善武,一个趔趄差点跌倒,那姑娘忙扶起她兄长,抽泣的更厉害了。

  那大汉开始不规矩起来,他抓着那姑娘的手臂,嘿嘿坏笑道:“我呸!什么狗屁规矩,爷说的规矩就是规矩,爷今天赏你给你三百文定宝钞,你跟爷走!”说罢便用另一只手抓起那姑娘的下巴,身子有意无意地向那姑娘靠去。

  朱权见此情此景已是怒不可遏,他刚想冲上前去出手相救,但见一白面少年已经挺身而出,那白面少年手法极其之快,他虽然身形力气不及那大汉,但恰到好处的制服了那大汉的软肋,可见那少年功夫不一般。那大汉此刻手臂已经脱臼,动弹不得,酒也已经醒了七八分,他身边的小厮见主子被别人制服,也是吓的不敢动弹,只听那大汉求饶道:“小兄弟,有话好好说,有话好好说!”

  对方虽然动作之快,但徐妙锦定睛瞧了瞧,已看出那少年竟是位女扮男装的女子,心中不由得暗暗称赞,这女子身手真是不凡。

  正当围观众人纷纷称赞那少年之时,那被制服的大汉给他身边的小厮递了个眼色,那两个小厮在趁人不注意的情况下,想要去偷袭那少年,徐妙锦忙会意朱权上前出手相帮,那大汉见此间乱成一团,便想趁机溜走,好在朱权出手及时,并未让那大汉有机可乘。

  作者有话要说: 我又来剧透啦么么扎,这一卷虽然在讲大宁,但是不代表完全没有男主的戏份啊,男主过两天就会出现了,而且要搞个大事情!不过鉴于后面他还要搞更大的事情……我就不剧透了……